銅冠池州公司:趕考在路上
2021年07月21日 14:43 479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科技創新
銅冠池州公司(前稱池州鉛鋅冶煉廠)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池州市區東部,有著63年發展歷史,曾是池州市“明星”企業而紅極一時。但從2007年到2018年連年虧損,累計虧損額達13億元。直至2019年才起死回生,實現盈利2800余萬元,2020年實現利潤6000萬元。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7.65億元,實現利潤355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74%、66%。
7月9日,由安徽省企業聯合會、安徽省企業家聯合會主辦的2021年安徽省企業管理創新大會在合肥召開,會上正式發布了137項“安徽省第十六屆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銅冠池州公司的《困難國企基于提升執行力為目標組織結構再造》獲得一等獎,該公司經理李新向與會人員分享了創新成果。
“創業難,守業更難。對剛脫困才兩年多的銅冠池州公司來說,不跑是退步,慢跑也是退步,奔跑才有出路。”李新直言不諱地說。
奔跑之路 風雨成為風景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開了頭,你就會發現,后面就有喜悅。
銅冠池州公司“十三五”期間,經過壯士斷腕般大膽改革等嬗變,企業實現扭虧為盈,制約企業生存發展根本性難題得到破解。企業摘掉了虧損的“帽子”,在鉛鋅行業中的知名度、美譽度也較大提升,客戶對產品質量的認同度也在悄然發生改變。
今年來,后疫情時代影響仍在持續,鉛鋅加工費處于10年來低點。特殊時期的池州公司宛如老樹吐新芽,盡管生命力還極其脆弱,但是仍在頑強生長。
“目前,我們要辯證看鉛鋅行業的形勢,理性看待池州公司存在的短板和問題,當前,企業不僅要抓好應做什么為中心工作,更要超前謀劃池州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李新說,“從思想上要求做到高度統一。要做到居安思危。” 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計生產鋅產品6.27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55.98%,同比增長24%,其自產鉛錠3.37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56.17%,同比增長43%。
上下齊心,其利斷金。今年初開始,該公司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趨利避害,干群主動做好應對更大困難的準備,全力打好生產經營主動仗。
該公司生產的鉛錠、鋅錠是安徽省名牌產品,鋅錠延伸成鋅合金就是一個成功的例證。鋅合金產品從2018起步到現在,鋅合金產品已經搶占華東地區五分之一市場,用3年時間走完別的合金企業需要花30年時間的發展之路。
合金在深加工方面,與上海大學、上海寶鋼通過合作,成效顯著。該企業自2018年涉足合金領域,2019年生產合金只有3000多噸,至2020年突破4萬噸,今年目標是5萬噸。目前合金市場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處于供不應求的喜人局面。而且該企業生產的鋅合金不僅占據鋅產品一半份額,同時實現了占領華東地區五分之一的市場。另外,由于銅冠牌鋅合金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客戶從20多家增至300多家,市場外延不斷擴大。
并且,該公司鋅合金通過IATF16949-2016《汽車生產件及相關服務件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認證,同時,還通過了歐盟《關于限制在電子電器設備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簡稱RoHS)、《化學品的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簡稱REACH)認證,并獲得《材料安全技術/數據說明書》(簡稱MSDS),標志著“銅冠”牌多元鋅合金產品質量達到國際環保標準水平。
鋅合金用途非常廣,該公司借力于上海大學、太倉寶祥產學研平臺,以適應當前鋅合金市場新發展格局要求,合作模式進一步深化,全面向生物醫用可降解鋅合金材料的開發及產業化、納米顆粒增強鋅基復合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鋅合金瓦片產業化等高精尖技術挺近。其中,以“古建筑用鋅合金瓦片”為代表的鋅合金項目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成為“銅冠”牌鋅合金新的市場增長點。這種新材料將在近期用于寺廟瓦片的更新迭代,真正實現產學研的閉環。
該公司銅冠牌鉛鋅錠由于本質良好,服務體系科學等,銅冠牌鋅錠品牌進入了中國鉛鋅市場第一方陣,隨著經營核心競爭力的不斷增強,客戶穩定上升,今年上半年,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該企業仍然生產鋅合金2.7萬噸,同比增長了62%。
綜合回收創效能力持續增強,變“副產”為“富產”。2020年鉛系統回收銅1531.14金屬噸,超2019年同期165.44%;回收鋅5454.57金屬噸,超2019年同期19.6%。鋅系統回收銅1756.75金屬噸,超2019年同期7.75%,開辟了副產創效新路徑。
發揮創新潛力,實施反射爐技術改造,使中間物料庫存和天然氣消耗大幅降低。該企業去年3月份、6月份、7月份的粗鉛產量均超過1300噸的歷史大關,噸鉛天然氣單耗從2019年的年均116.51立方米下降至2020年的88.72立方米。全年共處理鉛干渣20553噸,創造了爐床能力新紀錄。與此同時,處理外圍煙灰及稀貴各類爐渣750噸。
另外,對標管理對出了效益和潛力。該公司在去年對標的19個指標中,7個優于目標值,4個與目標值持平,12個指標優于去年同期,基本實現年初設定目標。11個自主對標指標中,優于標桿值的有4個,好于前年水平的有7個,與前年持平的有1個。達到和超過標桿值的指標占45.45%,達到和超過前年水平的指標占72.73%。
發展之路 靠實干加智慧
以前,該公司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該公司通過走出去學習借鑒民營企業管理模式,探索困難企業發展方向,實行3年倒計時深化改革,最終,50多名科級干部全體起立,車間制變成分廠制,科室制變成大部制……機構的高效運行,企業效益、效率得到不斷提高了。
鉛鋅企業的生產,安全環保工作是根基。隨著池州市向東部發展以來,這無疑對公司安全環保綠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在安全環保上要有超前意識和危機意識,始終要把安全環保工作擺在第一位置,這期間不僅要大幅降低噪音,而且要實現尾氣超低排放,為實現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和滿意度為標準。”李新說。
安全環保是最大的效益,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近些年來,該公司每年在環保方面投入資金達1500萬元,通過對隔離墻、風機等進行改造加大環保力度,同時不斷提高員工操作技能,由此,設備運轉實現了最大化利用。在環保整治三年專項行動中,該公司針對環保歷史遺留問題、歷史欠賬等,全面按照要求進行梳理,并要求對標,3年內還將投入5000萬元,整治各類隱患,確保企業長治久安,為打造成綠色工廠不懈努力。
“現在不能光靠埋頭苦干,要廣泛了解市場動態、前沿動態。我們商務這幾年做得好,就是見多識廣,首先是預判要準確,市場敏感度要強,并且要提前布局。”該公司黨委書記錢曉峰說,“生產、制造、改革全過程實行市場化運行,通過信息對稱、信息溝通等高度協同來降低經營風險,強化商務體系建設。”
據了解,近年來,銅冠池州公司每年在國內外采購鉛鋅礦占50%左右,特別是面對市場價格相對波動的國內市場,該公司能不斷前行,首先是企業把握原料采購加工費的長期變化趨勢,有效運作國內外兩個市場,通過內外聯動,增加內采比例,為進口點價帶來支持,不僅逆勢完成采購,加工費始終是引領市場加工費的標桿,以快人一步的責任意識有效應對了市場變化。去年共采購鉛精礦6.16萬鉛金屬噸,鋅精礦11.4萬鋅金屬噸,內采比率分別達到50%左右,呈現量效齊增特點。2020年3月份,以產品在市場上處于優勢地位之時,池州公司對鉛、鋅及鋅合金主產品的銷售價格做適當上調,其中鋅合金系列產品上調80元~100元每噸,減少了成本壓力。加強產銷平衡,可交割鋅錠數量由2019年的92%上升至2020年的99%,主產品產銷率始終保持在100%。
該公司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采用“商務+生產+財務”的聯合體進行聯動,應用市場化“效益模型”,通過市場預判、財務測算、生產調節,從市場到現場不分離,實現效益最大化。將鉛精礦的鎖價差、原料外賣、原料平衡一體化考慮,通過一系列運作,變價格追尋者為價格制定者,整體上形成鉛、鋅原料采購安全、穩定的新格局。
今年上半年,該公司鉛錠銷售價格與同期相比平均高于有色網價格50元每噸,鋅錠銷售價格從同期貼水50元每噸轉入平水和升水50元每噸。在確保華東市場穩固的前提下,為廣東市場投放了978多噸鋅合金產品,增加了市場覆蓋面,讓“銅冠”品牌烙印在更多客戶心中。
“盯”牢貿易扭轉收益,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抓實商務運營,今年上半年電解銅貿易同比增長103%,銷售鉛精礦實物量11736.06噸,鉛金屬量5750.02噸,通過賺取加工費差價創效500多萬元,同比增長92.35%。
轉型之路 新舊動能轉換
管理永遠在路上,提升永遠無止境。
轉型發展,人才先行。張玉琴2016年畢業于東南大學成賢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19年進入該公司成為商務部進口原料采購業務員,主要負責進口原料板塊工作、進口原料點價以及期貨的日常保值和其他進口數據、市場等相關分析。由于她實時跟蹤進口原料可獲得加工費,鎖定可獲得加工費,做到了加工費始終是引領市場加工費的標桿,使得商務創效成果顯著。2021年2月份,張玉琴由業務員提拔為業務助理。
在“十三五”期間,該公司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制定人力資源結構優化方案,與安徽省池州市人才網站及省內52家高校達成了合作,通過網絡招聘、高校校園招聘會、池州人力資源市場招聘平臺等,去年累計招聘高校畢業生32名,與前年相比增長了433%。
值此盛夏,走近企業,鋅系統電解槽面熱氣騰騰,4套自動剝鋅機組運作有序:起吊、剝片、運輸一氣呵成。該公司生產向高端化邁進,在智能化生產方面大膽嘗試,投入千萬元采用機器人剝片技術。“現在我們每天生產鋅錠180噸,產品供不應求。”鋅分廠技術主辦唐新代告訴筆者。
近年來,該公司通過科技創新,每年諸多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問世。三方實驗室在鋅合金領域聯合獲批發明專利48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今年上半年,獨立完成的發明專利已經授權3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件。鉛鉍合金處理工藝研究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初步確定了鉛陽極板在含鉍1.5%~2%的情況下,可以正常產出1號鉛錠,全面具備集團公司內部的鉛鉍合金和卡爾多爐渣。開展鋅冶煉焙燒爐復雜原料適應性研究,使入爐料平均含銅相對比例提高約20%。入爐料含鈷上限要求提高了一倍,回收鈷金屬量同比增長117%。該公司的技術研發中心被授予省級研發中心。
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處處洋溢著勃勃生機。“在后勁項目發展上,公司今年有兩個重要項目。其中銅鉛鋅多金屬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投入3億多元,項目投產后產值達15億元,綜合利潤達到6000萬元。該項目明年上半年建成,不僅提升綜合效益,而且解決環保隱患。徹底解決歷史遺留難題。
在銅鉛鋅多金屬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現場,一條320多米長的“鋼鐵長龍”橫亙東西,管網連接鉛鋅廠區,承載著水、氣、電的運輸供應。建設者們在這片4.1萬多平方米的沃土上戰高溫、搶速度,工程機械穿插其中,處處都是忙碌的身影。據項目技術主管錢冬枝介紹,熔煉主廠房基礎土方正在開挖,《工藝方案設計》編制完成,現已通過集團公司專家評審。《規劃方案設計》《初步設計》編制及審查緊鑼密鼓推進中。現在,她帶領團隊按照18個月建設工期奮力前行,力爭早日打造出安徽省有色冶煉二次資源綜合回收基地。
在突出資源橫向循環建設的同時,另一場產業鏈縱向延伸項目同步發力。該公司充分利用稀貴金屬綜合回收的技術優勢和設施,正上馬一條年產240噸銀電解生產線,實現從初銀到銀錠產品轉變。“十四五”期間,每年銀產量達到260噸到300噸。銀產量實現倍增,每年產業鏈收益增加1000萬元。銀基合金材料生產基地的雛形由此發端。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近幾年來,該公司實施“一周兩問”未間斷。為打破各級管理者的思想藩籬,切實保證提出的問題具有操作性、效率性、效益性,逐級向下灌輸“要我負責”向“我能負責”管理理念,提升各級人員的管理水平。定時召集技術(業務)主管以上人員,用面對面談心形式,黨政負責人“坐診”,逐一過篩,聽取和感受管理人員的管理思維、思想動態、工作落實情況,聚焦問題,提出要求。2020年共收集中層管理人員44期1302人次提出的2065個問題。
與此同時,該公司每季度開展一次“優秀提問”評選,并在內部網站公示,立即付諸于實施。去年對92人次的提問予以了獎勵。
“突出提問題的三個轉變:從‘要我負責’向‘我能負責’的思路轉變,從‘淺表性’向‘深層次’的思路轉變,從‘小互動’向‘大聯動’的思路轉變。”該公司紀委書記徐文星說,現在公司上下形成“一盤棋”思想,員工士氣高漲,戰斗力、凝聚力空前。
未來之路 思路決定出路
“銅冠池州公司經過幾年長足發展,成效是顯著的,但現在短板、弱項仍然是清晰可見。”李新說,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加快結構調整,提升發展質量最為關鍵。處在國內國際行業大環境下,不快跑,發展就沒有時間;不能超前把握發展趨勢,發展慢了,就相當于倒退;沒有發展規模,就等同沒有話語權。
該公司針對國家對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出臺,積極應對和超前謀劃公司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定位。今年初提出,今年無論多么困難,都要實現年度目標;安全環保底線必須守住;優化生產布局工作,從產供銷協同、成本管控上瞄準降本增效,在資產質量等措施上出實招,在任務目標上做實功,在過程解剖上出實效,在“十四五”期間走出一條質量可靠、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的發展新路子。
實施產學研,建立江蘇太倉生產基地。通過“市場+技術+原料”合作模式開發鋅合金產品,組建鋅合金研究院,每噸鋅合金平均凈增值150元左右。
鋅合金從做優到做大,實現合金產業化。該公司利用現有閑置廠房,擬建條10萬噸鋅合金生產線,打造合金產業,每年可增利2000萬元。
“十四五”初,該公司提出,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全面落實經濟、社會、政治“三個責任”,圍繞發展質量和效益定目標、出規劃、上項目,為實現員工價值、企業利益和社會效益協同發展創造條件。拓展市場占有率,提升品牌競爭力為目標,實施低成本戰略、品牌戰略和差異化戰略,為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維護穩定、發展、弘揚先進文化筑本強基。抓住高質量發展關鍵詞,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加大合作研發步伐,提供優質產品滿足需求、發現需求、引導需求,做強五大主業,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根本。堅持構建和完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提升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范能力,確保生產經營穩續運行。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堅持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戰略,完善產業鏈和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加快企業轉型升級。
同時,該公司建立健全組織權責、管理運行、監督制約和大風控“三大”體系和管理、市場、板塊、人力資源、產業“五大”協同,做強鉛、鋅、稀貴金屬、合金、港口貿易物流是公司五大主業。
借鑒世界巨頭嘉能可發展模式,堅持一手抓實業,一手抓貿易,“以產帶貿、以貿促產”,產貿并舉,協同發展。堅定不移做大做強,強化商業模式創新,開展期現結合、供應鏈金融,培養具有現代物流貿易產業體系。到十四五末:鉛鋅及延伸產品總產能達到30萬噸以上(電鉛產量8萬噸、鋅錠產量13萬噸、鋅合金年產量7萬噸、鉛鉍合金2萬噸);白銀240-300噸、精鉍500噸、鉛銻合金300噸、粗鎘錠400噸、富銦礦1000噸、碼頭貨運量1000萬噸;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利稅實現3億元,利潤達到1.5億元以上,同時具備單獨上市條件。
“無論何時,我們要適應市場變化,做大做強做優企業。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荏接著一荏干。‘十四五’末要實現倍增計劃,再造一個新的池州公司,成為集團公司第五個鉛鋅生產基地。這是我們使命和職責所在。”李新信心滿滿地說。
責任編輯:楊凈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