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稀土高新區人才集聚與產業發展實現同頻共振
2022年01月24日 8:39 1143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稀土 作者: 賈婷婷
“這里不僅有暖心的人才政策、包容的創新氛圍和優良的營商環境,還有各級政府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談起在內蒙古包頭市發展的6年歷程,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研究院副院長、包頭材料研究院副院長的楊劍英感慨萬分。
6年前,博士畢業的楊劍英來到包頭,協助籌建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推進上海交大與包頭關聯度較大的科技成果在這里轉化,助力包頭引進培養稀土應用型人才。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近年來,為了吸引眾多的“楊劍英”,包頭稀土高新區以“政策引才、產業用才、服務留才”的新理念,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五鏈”貫通,相互帶動,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儲備和競爭態勢。
給政策 打好引才聚才“特色牌”
“從剛成立研究院時只有3個人、2間辦公室,到如今占地50畝、已注冊46家企業的現代化專業產業園,短短6年時間,我們已經落地高性能稀土鋁合金、高精度稀土拋光粉、稀土穩定彩色氧化鋯等7個填補內蒙古自治區技術和產業空白的成果轉化項目。”楊劍英告訴記者,目前,研究院已與300余家企業和科研人才建立了合作關系,而包頭嘉泰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呂維潔就是其中之一。
據悉,通過包頭稀土高新區與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的聯合柔性引才,2017年,呂維潔在研究院開啟了稀土鈦合金產業化項目的技術攻關,并成功開發出耐熱和高強高模兩類鈦基復合材料,產品性能提升15%~20%,產值突破千萬元。該企業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家鈦合金精密成型高科技企業,呂維潔也因此成為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榮獲“國家科技創新人才計劃”的唯一一人。
如何借用自身的“吸引力”與政策優勢,為招才引智服務?包頭稀土高新區積極拓寬引才渠道,由政府聚力引才、企業自主引才、中介專業引才、站所委托引才,提供最優服務與個性服務,激發人才發展活力。經過多年打磨,包頭稀土高新區逐步形成了高層次人才、專業型緊缺人才、新就業或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能人才分層分類政策惠及、相互銜接的政策體系,實現從人才集聚區向區域性人才強區的跨越。
“加大力度推動有效的人才政策落地,實施項目包聯制,組建高規格的服務專班開展一對一服務,不放過任何一個將企業做強做大的機會。”楊劍英對研究院及包頭未來的發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而近年來,包頭稀土高新區制定的各項人才新政恰好與其不謀而合。
為進一步吸引培育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包頭稀土高新區相繼出臺《包頭稀土高新區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培育工作的八項措施》《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技術創新獎勵辦法》等多項政策。政策聚焦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創新創業扶持、重點人才支撐、人才服務保障“四大工程”,制定了對企業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給予最高100萬元的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高管人員按其繳納個人所得稅對高新區財政貢獻的100%獎勵給個人等細則。
“未來5年,包頭稀土高新區還將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聚焦高潛質國際化人才、科創領軍人才、實用技能人才、優秀青年大學生實施全方位扶持。”包頭稀土高新區組織人社部副部長王煜說。
搭平臺 構建產才融合“生態圈”
憑借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深厚的專業積淀,具有專業知識儲備的人員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人才競爭中的“重要角色”。坐落于包頭稀土高新區的包頭聯方高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便是由留學歸國人員王寶峰教授于2000年創辦、主要從事高效連鑄關鍵技術和設備開發的企業。
該企業擁有3名教授、4名博士和20多名碩士研究生,承擔了科技部、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等各類科研項目20余項,開發設計出了節能、高效、長壽命的電磁攪拌成套設備,產品在包鋼、萊鋼、宣鋼、太鋼等大型企業投入使用。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近年來,包頭稀土高新區著力在招才引智、育才用才、惜才留才上下功夫,推動各類優秀人才展才華、顯身手,讓人才“闖”有機會,“干”有舞臺,“成”有空間,以人才為引領助推高質量發展。
立足稀土產業優勢,先后引進寧波韻升、天和磁材、金力永磁、大地熊、天驕清美等一批行業頭部企業,集聚稀土領域各類人才1500多名,高水平創新團隊40支。著力“科技立區”使命,大力開展技術攻關,建立包括2家院士工作站在內的128家科技創新平臺,成立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實施關鍵技術攻關和重點成果轉化項目500多項。
拓寬渠道引才,推進創新創業。依托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創新創業平臺,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30家,先后吸引了431名海歸人才來包領創辦企業420家。通過協辦“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中國海創大賽”等,構建中孵包頭產業創新聯合孵化平臺,累計對接200余名與區域產業基礎契合的項目人才、孵育500多名產才融合型創新人才,近2年簽約3000多名對口院校畢業生。建立內蒙古自治區首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3萬余次,以市場化手段實現人才與用人單位的精準對接和高效使用。
以招才引智成效說話最有力量。截至目前,包頭稀土高新區聚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國家“萬人計劃”人才2名;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58名、團隊和基地17個;包頭市“鹿城英才”61名、團隊24支;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5家。2021年,高新區赴“雙一流建設高校”招聘報名人數達960余人,錄用120人,報名人數和錄用人數均創歷史新高。
優服務 形成人才積聚“強磁場”
憑借著團隊的力量,相繼開發出十多類300多個規格的高尖端、高精密稀土永磁電機產品,包頭長安永磁電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錦智成功獲選“2021年內蒙古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多年來,企業一直專注于產品技術研發,對于項目和個人榮譽申報很少關注。如今,包頭稀土高新區為企業設置了‘人才服務專員’,為企業量身定制了全流程服務,切實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蘇錦智表示。
包頭稀土高新區組織人社部人才服務專員蘇琳介紹,以她為代表的9名人才服務專員,主要負責動態跟蹤企業和人才需求,在政策解讀、待遇落實、項目申報、人文關懷等方面為企業和人才提供個性化、精準化服務,切實幫助企業和人才排憂解難。“目前,我們已組織申報‘包頭市青年創新人才項目資助’‘內蒙古自治區杰出人才獎’等包頭市、自治區級人才項目11項,申報項目數量位居我市各旗縣區前列。”
好政策引人才,優服務留人才。近年來,包頭稀土高新區堅持重才愛才,不斷完善保障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建立一流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組合式暖心服務,構筑起海內外英才向往集聚的強大磁場。
每年設置人才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引進、服務和獎勵各類人才,為各類人才提供免費體檢、子女入學、交通補助等服務。組建人才服務微信群3個,入群企業人才和人力資源經理345人。按照酒店式標準裝修配套,啟動使用高新區人才公寓18套。
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包頭稀土高新區的資源、產業優勢,與日益深厚的人才勢能相結合,必將撬動起澎湃的科技力量,推動經濟社會各項工作不斷向前向好發展。
責任編輯:周大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