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長遠 推動創新——魏橋國科安排部署2022年發展目標和工作任務
2022年02月08日 13:44 959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鋁相關資訊 作者: 國科
1月26日,魏橋國科研究院2022年度開年大會舉行。大會回顧總結了魏橋國科2021年度成果,明確了2022年度發展目標和重要任務。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黨委書記、總經理張紅霞,董事、副總經理張艷紅,董事、副總經理張敬雷等出席大會,魏橋國科員工代表共計130余人參加會議。
士平公益基金會聯席理事長鄧勇,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副校長董紀昌,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院士江雷、副所長王樹濤,以及來自國科大、中科院和東華大學等合作科研院所的專家代表出席大會。
大會嚴格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會議由國科大魏橋國科聯合實驗室聯席主任丁曉東主持。
魏橋國科高等技術研究院院長、渤海高等研究院院長高鵬作《魏橋國科2021年發展情況及2022年工作展望》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魏橋國科在2021年搭建了集約式矩形管理架構;建立了多元渠道、創新機制的制度保障;在學術保障方面全年立項107個科研項目,開展168個人才項目;在團隊建設方面,初步匯聚起了各行業高精尖人才。2022年,魏橋國科的首要目標是組建一支全職隊伍,搭建并完善科教平臺,進一步推動濱州理工大學的籌建工作,全力建設科創生態體系。
國科大魏橋國科聯合實驗室副主任洪湧作《科教創產融合創新模式》的報告。他在報告中闡述了魏橋國科科教創產融合創新模式。魏橋國科將大學學科、研發集群、科創投資、產業集群圍繞7大領域、6大產業進行一體化布局,構建了多個產教平臺,基本打通了人才、技術、產業和金融資源,建立了創新“多面體”,釋放了生態協同的“飛輪效應”。到2022年底,魏橋國科各平臺將真正扎根到濱州渤海科創城的土壤里,推動科教布局基本完成、生態體系初步顯現。
2021年是國家“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乘勢而上開啟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之年。“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目標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魏橋國科各事業單位負責人、各管理與支持中心負責人結合理論和實踐,深入淺出地闡明了未來規劃及2022年度經營目標。
士平公益基金會、濱州國科魏橋教育集團負責人也在大會上明確了發展方向和年度重要目標,表示將以“慈善魏橋、責任魏橋”為宗旨,全力推進教育和科技事業發展,為區域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張紅霞宣讀了《關于表彰2021年度先進集體和個人的決定》,對本年度工作中表現突出的3個事業單位授予優秀合作獎,對濱州國科魏橋教育集團、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項目部授予杰出貢獻獎,對財務管理中心授予先進集體獎,并對3名先進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江雷、董紀昌、鄧勇在會上分別致辭。
江雷作為合作專家代表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魏橋國科培養更多人才,并積極利用內外部的資源優勢,助力魏橋國科更好發展,用科技創新為社會貢獻更多力量。
董紀昌對魏橋國科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并希望魏橋國科在國科大與魏橋的戰略合作中作出更大的貢獻,勇于探索科創生態體系的新模式、新路徑。
鄧勇對魏橋國科協同一體化的建設及推進工作表示贊許,期望魏橋國科在2022年狠抓落實,結合國家政策,協同好合作科研院所及高校,做到優勢資源互補、揚長補短。
張波在會議總結講話中,首先對國科大、合作院所一直以來的支持表示感謝,對魏橋國科的工作成績予以表揚,并對未來發展目標和任務安排予以肯定。張波表示,魏橋創業集團將對魏橋國科給予長期、全力支持,鼓勵大家耐住性子,以十年為期,把目光放長遠,把事情做好、做長久,對國家和區域發展有所貢獻,為實體產業升級和硬科技創新走出一條新路,并祝愿與會人員在魏橋國科這個平臺上實現人生價值,期望各方共同努力,推動魏橋國科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責任編輯:李開顏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