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振興一個礦 改變一座城
2022年02月16日 10:36 12233次瀏覽 來源: 福建日報 分類: 銅資訊 作者: 張杰
【編者按】 2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來華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時強調,雙方要加強戰略對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匈塞鐵路、諾維薩德-魯馬快速路等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持續發揮河鋼斯梅戴雷沃鋼廠、紫金博爾銅礦等項目經濟社會效益,將中塞傳統友好轉化為更多務實合作成果。(據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
習近平主席提到的紫金博爾銅礦為我省紫金礦業在塞爾維亞的一大投資項目。近年來,紫金礦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以自身優勢積累參與全球礦業開發,所投資的塞爾維亞博爾銅礦重獲新生、佩吉銅金礦迅速建成投產,對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然成為中塞兩國傳統友誼結出的碩果。請看相關報道。
百年老礦重獲新生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塞爾維亞東部城市博爾市因銅而興,也因銅而痛。因為技術設備更新滯后、管理缺失等,博爾銅礦一度瀕臨破產,嚴重的環境欠賬也曾給這座城市造成揮之不去的陰影。
2018年,紫金礦業參加博爾銅業私有化國際公開招標并成功中標,以增資方式投入3.5億美元,獲得博爾銅業63%權益。當年12月,接手博爾銅礦后,紫金礦業大力推行技術創新,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運營成本。
紫金就使博爾銅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這座百年老礦“重生”。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為此贊譽:“這是中國企業投資塞爾維亞的典范!”
紫金礦業還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不僅實現了博爾銅礦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統一,還對當地礦業城市發展和企業綠色生產起到示范作用。過去三年,紫金在博爾銅礦環境和生態保護方面投入超1.52億美元。
塞爾維亞環保部部長武約維奇在調研后評價說:“困擾博爾幾十年的空氣質量問題,正因為紫金的到來而發生明顯改善。”得益于紫金的投資,博爾未來將成為一座生態文明城市。
因為紫金的投入,今天的博爾銅礦生產經營快速向好,員工工資水平超塞爾維亞社會平均工資54%。
2021年,塞爾維亞紫金銅業公司(以下簡稱“塞紫銅”)躍升為該國第一大出口商,公司已經成為塞國東部經濟發展的驅動力。
振興一個礦,改變一座城,在今天的博爾市,城市和鄉村都恢復了生機,越來越多年輕人返回家鄉工作,生活越來越好。
建設首座綠色礦山
在博爾銅礦項目約5公里處,坐落著紫金礦業旗下另一座世界級礦山佩吉銅金礦。
2019年3月,紫金礦業收購佩吉銅金礦上帶礦,當年11月,獲得上下帶礦資源的全部權益。從新礦收購、建設到投產僅用不到三年時間。
“這座礦山看起來真壯觀,我做夢都沒想到它長這樣!”這是2021年10月,武契奇總統出席塞爾維亞紫金礦業公司(以下簡稱“塞紫金”)佩吉銅金礦投產儀式后發出的驚嘆。
佩吉銅金礦是塞爾維亞第一座綠色礦山,在礦石開采過程中,采用現代技術,達到環保領域的最高標準。
秉持共同發展理念,與周邊社區和塞國政府保持良好關系,為項目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這也是佩吉銅金礦快速實現投產的重要原因。
塞紫金積極帶動本地經濟發展,公司長期合作的本土企業超過300家,本地采購金額占比75%以上,2021年新增本地就業崗位近500個,塞方員工比例超85%,女性職工占比10%。
博爾銅礦與佩吉銅金礦合計銅金屬資源量超過2500萬噸、金金屬資源量超過740噸。兩大項目的大規模協同開發,加速釋放產能,將顯著提升紫金礦業的效益水平,繼續鞏固塞爾維亞作為歐洲第二大銅生產國的地位。目前企業正在加快大規模崩落法采礦技術研究,今年有望取得實質性突破,將助力塞爾維亞成為歐洲最大產銅國。
為民眾創造美好未來
據統計,紫金礦業對塞爾維亞投資總額預計約50億美元,遠超當年承諾投資額度。塞紫銅、塞紫金兩家公司2021年產值相當于塞爾維亞GDP的近3%,為塞爾維亞直接提供了約6500個工作崗位,大幅提升了當地民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員工月均凈收入創下突破10萬第納爾的歷史新高。
得知博爾市部分村莊飲水存在困難,塞紫金專門捐贈100萬歐元建設梅托夫尼察村自來水工程,博爾市以南約10公里范圍村莊的所有家庭用上自來水,極大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
村里一位98歲高齡的老人激動地說:“真的沒想到能夠在近百歲的年紀還能見證村里通上自來水。”
僅2021年,紫金礦業在塞兩家企業共捐助各類公益民生事業約200萬美元,為塞爾維亞大批企業提供了商業合作機會,助推中塞文化進一步融合,中塞友誼進一步升華。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