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應攜手推進稀土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2022年12月07日 10:43 840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稀土 作者: 邱林
近日,由蘭州大學教授唐瑜牽頭申請的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稀土功能材料,通過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22年度項目評審,成功獲批。
據悉,國家創新群體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國目前學術影響力最大、競爭最為激烈的人才計劃類項目。
此次獲批的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稀土功能材料,將依托于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甘肅省有色金屬化學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逐步形成從分子設計合成-光譜理論研究-功能應用為發展的長衍生鏈稀土材料研究體系布局,致力于解決稀土科技發展的“瓶頸”問題,并將已形成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當前,我國稀土產業發展面臨不少實際問題。一是科研院校諸多稀土科研成果無法落地,二是稀土企業急需新技術,卻無處尋覓。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業界人士認為,我國高校應承擔起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任。
目前,我國稀土產業的重要突破口在于對基礎研究方面技術的掌握,只有高校和稀土企業共同發力,才能將稀土基礎研究做實做細,從而支撐稀土產業鏈繼續延伸,形成更高的產品附加值。
5月份,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率隊到北方稀土洽談校企合作事宜。其間,雙方簽署了《蘭州大學與包頭稀土研究院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議》等3項協議,明確了合作內容,細化了合作形式,雙方達成一致,將共同促進稀土行業產學研深度融合,共同攻克一批關系北方稀土乃至我國稀土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稀土行業向做精、做優、做強、做大的方向發展。
從當前社會發展來看,服務社會的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所大學辦學影響力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有稀土行業背景的高校而言,保持和發展行業優勢,并將其轉化成服務稀土產業發展的動能,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基本出發點。依靠科技創新打造稀土業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稀土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校的共識。除了增強稀土企業的積極性外,相關高校作為產研結合的兩個主體之一,也應充分發揮多學科綜合、人才聚集、實驗室集中等獨特優勢,主動參與,積極作為,強力推進稀土產研結合。
近年來,除了蘭州大學外,吉林大學、江西大學等科研院校也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與稀土企業攜手,不斷創新機制、體制,逐步形成了科研團隊-工程中心-研發中心的新格局。
稀土作為功能性材料,將對我國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稀土企業與科研院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持續深入推動稀土科研成果與中高端應用緊密結合,不斷為我國稀土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責任編輯:周大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