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集團一項目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開發出世界首臺152m2流態化鋅焙燒爐及配套系統
2023年08月14日 14:18 264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科技創新
本報訊 近日,2022年度“甘肅省科學技術獎勵”獲獎名單公布,白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斬獲3項榮譽。其中,“152m2超大面積流態化鋅焙燒爐及其配套系統產業化”項目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這一項目突破了全國濕法煉鋅行業長期技術“瓶頸”難題,運用先進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成功開發出世界首臺152m2流態化鋅焙燒爐及配套系統,攻克了鋅冶煉行業焙燒設備大型化受限和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為整個行業高質量發展闖出了一條低成本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據悉,濕法煉鋅工藝是當前鋅冶煉行業的主流工藝,一般以109m2焙燒制酸系統+濕法系統為標準配置。白銀集團西北鉛鋅冶煉廠在20世紀90年代引進109m2鋅焙燒爐,達到年產10萬噸的產能規模,但由于種種技術制約止步于此。如果要提升產能,就只能增加設備數量,投資和運維成本都很高,安全環保風險也較大。如何擴大單套設備規模,從“數量”轉型升級到“質量”,成為提升產能的關鍵。
2010年,白銀集團著手研究該項目;2013年,正式立項;2018年,經過多年探索攻關,終于在白銀集團西北鉛鋅冶煉廠實現了產業化。單套設備爐床實現從109m2到152m2的突破,單系列產能實現從10萬噸到15萬噸的跨越,鋅冶煉成本和安全環保風險大幅降低。
白銀集團西北鉛鋅廠黨委副書記、廠長段宏志介紹說:“152m2焙燒爐與109m2焙燒爐相比,單套焙燒產能從10萬噸提升至15萬噸,投料量達到45噸/小時以上,噸鋅建設投資降低23%;產品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鉛銀渣、鐵礬渣含鋅分別降低44%、47%;鋅冶煉綜合能耗大幅降低,實現年減碳約4.9萬噸。該設備具有原料適應性強、工藝控制穩定、低成本冶煉等優點,實現了生產連續、穩定、高效、低耗。”
在該項目研發攻關期間,科研團隊通過爐體仿真建模、熱力學及溫度場模擬、應力分析和先進材料應用等,一一攻克了焙燒爐大型化勢必帶來的爐體穩定性、爐頂安全性、布料均勻性、供風分布等重大難題。爐床面積得以確定、爐型結構達到最優,世界首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52m2流態化鋅焙燒爐及配套系統“橫空出世”,終結了行業發展長期以來受到焙燒產能限制的歷史。與此同時,該項目新開發的高效余熱回收技術可以減少碳排放量,助力企業降低成本,大型焙燒爐開爐方式也加持“三化”技術,實現了智能化操作。其間,該研發團隊先后獲得專利授權19件,其中,發明專利8件。
國有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國家隊和主力軍。進入新時代,白銀集團深入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創新環境持續優化,創新體系日益健全,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成果轉化明顯加快。“十四五”以來,白銀集團先后斬獲省部級以上各類科技進步獎(專利獎)項25項。
(趙娟 蔡辰昊 王浚)
責任編輯:楊凈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