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銅貴冶與中南大學黨建共建打造人才培養與使用新模式
2023年09月07日 15:55 24121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銅資訊 作者: 潘禹 劉獻忠
江銅集團貴溪冶煉廠(以下簡稱貴冶)在鞏固黨建共建成果的基礎上,加快步伐,聚焦固鏈、補鏈、強鏈、塑鏈,著力把黨建共建工作延伸到人才培育的經絡上,落實到“筑巢引鳳”的舉措中,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貴冶高質量發展。
共筑橋梁 增進了解
7月初,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冶金系主任楊喜云、督導石西昌帶領近30名學生到貴冶實習培訓,學習了解貴冶工藝流程、智能化建設等方面情況。
“幾天的實習讓我對貴冶的印象非常深刻。”談到學習感受,大學生王一帆的字里行間滿是敬佩,“貴冶先進的閃速熔煉技術和覆蓋全廠的智能化場景應用,讓我大開眼界!”
成事之基在于行。回望6月15日,貴冶黨委遠赴湖南省長沙市,與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黨委開展產業鏈黨建共建座談,并重點就黨建經驗互鑒、人才培養互促、創新成果互享等方面進行溝通交流。
通過搭建溝通的橋梁、開展實習培訓,中南學子不但完善了專業知識、強化了對生產實踐的認知,還對貴冶發展歷程、優勢特色、企業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雙方進一步開展黨建共建奠定堅實基礎。
共筑平臺 樹人育才
7月12日,貴冶黨委與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黨委舉行黨建共建人才培養交流會。
與會人員聽取了江銅集團和貴冶的生產建設、產業布局、改革發展、人才培育體系等情況介紹,中南學子就到貴冶實習培訓情況和對工廠的印象作交流。
“一直以來,貴冶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只要大家想創新、能創新、敢創新,貴冶就能為你們提供創新的沃土和無限的可能。”產業鏈黨建共建過程中,貴冶不斷豐富載體形式,搭建人才培育新平臺,對人才的創新意識、綜合素養等方面進行培養。
本次到訪貴冶,中南大學帶來了一塊特殊的牌匾——中南大學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這是我們黨建共建、校企合作的又一新起點。我相信,經過產業鏈黨建共建的強強聯合,我們一定會達到‘1+1>2’的效果,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7月10日,貴冶與中南大學正式簽訂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協議,通過建立校外實踐基地、推薦優秀畢業生、定期組織實踐教學等舉措,進一步推動雙方創新人才交流機制,拓展人才培養方法路徑。
畢業于中南大學的貴冶熔煉車間職工葉圣超參加了本次交流。看到母校在貴冶建立人才培養基地,他感到既親切又喜悅地說:“經過一年多的工作,我切身感受到貴冶真心愛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濃厚氛圍。”
共筑夢想 實現雙贏
“今年,中南大學入職貴冶的畢業生有7人,是近年來最多的一次。”得益于產業鏈黨建共建的深入開展,雙方在共建過程中找到了共同目標,相互吸引,實現人才培養與使用的雙贏。
“貴冶是有色金屬行業第一家智能工廠試點示范單位,為銅冶煉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平臺。”作為今年中南大學的應屆畢業生,胡廣輝隨著產業鏈黨建共建活動的開展,對貴冶進行深入了解,并果斷地在校招期間選擇簽約。
筑好巢、引好鳳、護好航。通過推動構建產業鏈黨建共建人才鏈,貴冶在培育人才的同時,不斷吸引優秀人才來到這片熱土,干事創業、逐夢遠航。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