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恩德:科技賦能綠色高質量發展
2024年01月22日 15:51 226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科技創新
科技驅動、創新驅動,是礦山企業全面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作為中國主要白銀和鉛鋅生產商之一,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圍繞生產經營目標,將“綠色”貫穿礦山生產運營的始終,礦山企業通過不斷轉變開發運營方式,實現安全、可持續發展。
位于廣東云浮的希爾威子公司——廣東發恩德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發恩德),在科技成果轉化、產品質量提升、降本增效以及綠色礦山建設等方面頻頻發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礦山高質量發展。
探索綠色開采模式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
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在礦山開采過程中,廣東發恩德一直積極探索實施綠色開采方式。
三維數字礦山軟件的應用。廣東發恩德利用三維數字礦山軟件,建立精準的礦體模型和品位控制模型,實現地質礦產資源儲量利用的精準化管理,指導礦山探礦及采礦生產。鑒于該公司高棖鉛鋅礦區礦床賦存特點以及礦體形態、產狀(傾角、厚度)等因素,廣東發恩德結合現有的開采技術條件,針對不同礦脈情況選用適宜的采礦方法,更好地提高回采率。
充分發揮數字化機械設備效用。在選礦生產過程中,廣東發恩德遵循“多碎少磨、能收早收、能丟早丟”的原則,選用與生產規模匹配的大型設備和先進的儀表,對生產過程實施自動化監測和控制,充分發揮設備效用。2023年,該公司引進XRT智能光電分選機進行礦物分類,高效、精準剔除廢石,減少球磨機損耗,提高浮選回收率,實現礦石經濟效益最大化。
在“三廢”的處置中,始終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廣東發恩德建設礦坑涌水處理池,對井下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礦坑涌水進行化學物理沉淀處理,外排水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在重點產生粉塵的破碎和篩分車間安裝袋式除塵器和噴霧系統,對破碎篩分過程中產生的粉塵進行處理,強化污染治理力度;選礦廢水、尾礦回水實現100%循環利用,廢礦石部分用于井下回填采空區和礦山基建;礦區生活污水經過生化處理后用于礦山綠化澆灌,不外排。“我們公司采取尾礦干排技術,建成了廣東省首家尾礦干堆場,尾砂脫水后經皮帶輸送機運往干堆場分級堆填,堆積達到設計高度后,實施覆土復綠。”廣東發恩德常務副總經理莫寶福介紹。
推行綠色科技創新加快高質量發展進度
在礦山生產建設中,廣東發恩德重視科技創新、支持技術革新,積極研究和應用新工藝、新技術,以此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近3年,廣東發恩德自主完成技改項目近30項,涉及新型材料應用、機械設備改造、新型設備自行設計與調試等多個領域,實現“機械化換人”和“自動化減人”。目前,廣東發恩德使用井下作業用鑿巖臺車、鏟運機和反井鉆機,主通風機系統和井下排水系統實行遠程控制,在有效降低作業風險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
2019年,廣東發恩德投入1000多萬元建成全尾砂膠結充填系統,不僅提高了礦石開采回采率和井下生產區域的安全性,而且大大地減少了尾礦干堆場的占地和運行維護費用,進一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2023年,該公司選廠機修車間完成了第一臺自動取樣機的研發制作,實現了定時、定量自動取樣,大大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提高了一線作業的安全性。
廣東發恩德總經理王彥龍表示:“為提升產業價值鏈,提高尾礦資源利用率,我們還對看似毫無用處的尾礦展開了深入研究,把將尾礦加工成涂料、水泥、微晶玻璃等重要建筑材料作為進一步利用的研究方向。此外,我們還積極探索光伏項目,計劃利用閑置屋頂安裝分布式光伏,建設光伏發電系統,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一份力量。”
作為廣東省第一批智能化示范礦山建設單位,廣東發恩德還建設了集自動化遠程控制、環境數據監測系統、尾礦干堆場在線監測系統以及充填系統以及排水系統等為一體的三維信息化管控平臺,采用適用于礦山生產管理的“事事明”精細化管理系統,使礦山各部門協同工作,形成完整統一的時空框架和信息系統,提高礦山的信息化水平。
注重人才團隊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
廣發恩德注重專業人才培養和員工的多元化發展,每年定期舉辦職工職業崗位技能認定和職業技能比賽,提升員工職業技能水平,建立成熟的管理創新激勵機制,充分提高科技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科研熱情,激發科技人才的科研潛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該公司成立了技術研發團隊,建立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平臺,成立了研發中心。目前,該公司共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3項,研發技術均已運用到生產工藝中,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搭橋鋪路。2022年,廣東發恩德被認定為云浮市綠色智能鉛鋅礦山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此外,廣東發恩德每年都會組織不同類型的應急演練,增強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增強企業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深化綠色發展理念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綠色發展理念如同根系,深植沃土才能確保綠色礦山建設這棵“參天大樹”永葆生機與活力。在礦山環境修復治理過程中,廣東發恩德按照“邊開采、邊治理、邊恢復”的原則,對裸露區進行復綠,實現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與生產同步發展。
2021年7月—2022年底,廣東發恩德投入120余萬元開展土地復墾和環境治理工作,共栽植喬木1650株、灌木3200株,復墾面積達1.8公頃。2023年,該公司在往年綠化成果的基礎上進行補植護綠,不斷豐富礦山植被種類,種植山茶花、月季花、桂花、杜鵑花等觀賞花卉近7000棵。
2023年8月,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廣東發恩德開展了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回頭看”、地下水污染滲漏排查、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等工作,全面排查和消除礦區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隱患,確保自然環境不受污染。
“在不斷進行綠色礦山建設的同時,我們也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王彥龍表示。廣東發恩德通過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先采購當地商品及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等方式,助推當地經濟發展,大力支持當地教育事業,幫扶弱勢群體,目前已累計投入950余萬元。
經過多年努力建設,廣東發恩德在發展中取得多項成果,得到了多方認可。2019年9月,該公司通過了廣東省綠色礦山評審;2020年12月,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2021年12月,首次獲得“粵港清潔生產伙伴”標志;2021年12月31日,通過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企業認證,入選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安全第一,綠色發展。廣東發恩德將繼續把打造資源集約、節能環保的生態礦山作為不懈努力的方向,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科技創新,切實用綠色發展助力礦山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楊凈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