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七十載 砥礪向復興——洛銅建廠70周年發展綜述
2024年10月24日 9:25 383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銅鎳鉛鋅 作者: 李瑞華
70年風雨兼程,洛銅作為“共和國長子”,始終與中國共產黨指引的航線同心同向,與祖國母親的脈搏緊密相連,在中國式現代化復興之路上再展宏圖。這70年,是洛銅人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70年,也是中國銅加工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部分領跑,一筆筆刻印下的卓絕史詩。
回望往昔,70年前的中國百廢待興,銅加工產業幾乎一片空白。然而,正是在這片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中原大地上,洛銅人以非凡的勇氣和毅力,一次次突入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無人區”,實現了新中國大規格紫銅板、青銅棒及鎂合金扁錠的首次問世。這些里程碑式的成就,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帶動行業技術水平整體進步,更在全球銅加工領域發出了屬于中國的聲音。它們見證了洛銅人勇于探索、敢為人先的精神風貌,也深刻烙印了中國銅加工產業不屈不撓、自主創新的艱難歷程。
70年砥礪奮進,洛銅已從昔日的蹣跚學步成長為今日的銅加工巨擘。作為新中國銅加工領域的“搖籃”和“黃埔軍校”,洛銅在銅及銅合金領域的綜合生產能力穩居國內前列,是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加工企業典范。洛銅所制定的銅加工標準占現行銅加工標準的30%,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有色金屬材料加工技術的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構建了完善的銅合金生產工藝體系。洛銅不僅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改示范企業,也是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和“頭雁企業”。作為行業內首批獲得國家關鍵材料科研生產許可的企業之一,洛銅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科技創新團隊、國家認可實驗室、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重金屬加工材質檢站,以及有色行業銅及銅合金材料與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眾多國家級、省部級研發平臺。
洛銅產品種類繁多,品質卓越,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電子信息、能源電力等多個關鍵領域。在國內市場,洛銅憑借其卓越的產品質量和行業影響力,贏得了廣泛的認可與好評;在國際市場,洛銅產品遠銷全球七十余個國家和地區,收獲了國際客戶的高度贊譽與信賴。
70年歲月如歌,洛銅的發展歷程充滿了艱辛與輝煌。漫漫征途,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洛銅人始終秉承“艱苦奮斗、求實創新”的洛銅精神,弘揚“多元共融、百折不撓”的銅合金精神,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和社會環境,洛銅持續“上規模、提質量、降成本、強黨建、深改革”,成功打贏了市場化改革的翻身仗,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再次鑄就洛銅輝煌。
值此洛銅建廠70周年之際,洛銅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豪情滿懷、篤行不怠!未來,洛銅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升級,持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強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堅決落實中鋁集團“四個特強”的戰略部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大步邁向洛銅新復興!
洛陽銅加工辦公樓
70年風雨歷程,70年華彩篇章。
仲秋,洛陽市澗西區建設路50號。紅磚紅瓦、飛檐斗頂,中鋁洛陽銅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銅)蘇式建筑群風姿卓越。20世紀50年代初,一群中外專家風雨兼程地來到這里,遙望大片荒野,擘畫洛陽有色金屬加工廠(洛銅)藍圖,拉開新中國現代銅加工工業熱火朝天的奮斗發展序幕。
時間是偉大的書寫者,記錄著走過的足跡,定格歷史的精彩。從創造新中國銅加工工業發展奇跡,到依靠改革屹立于市場經濟大潮,再到如今大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歷經70年風雨,洛銅用“銅澆鋁鑄”的身軀,支撐起共和國銅加工行業的“大廈”,在新時代中國工業發展歷程中書寫著一頁頁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敢為人先筑基石
“共和國長子”“中國銅加工業搖籃”“中國銅加工黃埔軍校”……環視中國,集如此眾多美譽于一身,唯有洛銅。
中鋁洛陽銅加工有限公司溯源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156項工程之一“洛陽有色金屬加工廠”,1954年開始在洛陽建廠,圖為第一任黨委書記、廠長(左二)許世堯與蘇聯專家在一起。(歷史資料)
1954年,伴隨著共和國全面建設的步伐,洛銅前身——洛陽有色金屬加工廠,作為“一五”期間156個重點項目之一落戶洛陽。
1954年6月份,在洛陽市老城區的亞東旅社,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青委組織部副部長、副書記的許世堯,根據組織的安排到任洛陽有色金屬加工廠籌備處主任,后任洛銅第一任黨委書記兼廠長。當時籌備處人員不到20人,就是他們,懷著報效祖國、振興共和國有色金屬工業的壯志豪情,每天步行10多里土路,往返于西關到澗西的洛銅建設工地,在河洛大地上艱苦奮斗,拉開了轟轟烈烈的洛銅基建工程序幕。
在施工條件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懷揣著產業報國的夢想,一批又一批建設者們加入到洛銅建設大軍,喊出“一個投資要當兩個用,一個人要干兩個人的活兒”,挖土方、住工棚,不等不靠、群策群力、不分晝夜、車拉肩扛,建成了一座集銅及銅合金加工、鋁鎂材加工、銅精煉三大生產系統,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科研、檢測、動能、機加等輔助系統為一體的,新中國第一家最大的綜合性銅加工企業。
從20世紀60年初期到20世紀70年代中葉,洛銅充分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國內第一:成功鑄造出我國第一根青銅鑄錠,軋制出我國第一根銅管棒材,試生產出我國第一塊鎂合金扁錠,試制成的“純鎂帶”填補了我國純鎂帶產品的空白。其中,為我國第一艘HQT提供了關鍵的銅鎳基材料,試制出的我國第一塊大規格紫銅板,被選定制作成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匾額,鐫刻著毛澤東主席親手題寫的館名,至今熠熠生輝。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一項項行業空白,一個又一個國內“第一”,洛銅人以問鼎一流的壯志豪情和勇做行業“排頭兵”的志氣,填補了國內在銅鎳鎂及合金材料領域的多項空白,極大地豐富了我國有色金屬材料加工技術理論和實踐方法,基本囊括了同時期國內外各種板帶管棒材的加工方法,構建了我國銅合金生產的工藝體系,用碩果累累的業績,為共和國航空航天、船舶、電子、汽車行業等高新技術工程項目作出了重要貢獻,展示了共和國有色金屬加工行業骨干企業的風采。
洛陽銅加工管棒事業部生產的大口徑白銅管
洛陽銅加工電子帶廠員工在認真檢查料卷
改革開放煥生機
春雷滾滾,神州激蕩。在改革開放的潮頭,不乏洛銅人的閃亮身影。
20世紀80年代,洛銅圍繞“改革”與“開放”兩篇大文章,一手以設備引進促工藝升級,一手以企業制度促管理提升,勇做時代弄潮兒。
從1984年到1988年,洛銅將“以技術進步求發展,以提升裝備水平為依托”作為企業發展的經營思路,籌集資金1.56億元,先后從德國、意大利、奧地利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引進先進設備19臺(套),掀起了建廠以來的第一次技改高潮,建成了當時國內最先進的銅板帶生產線。
在先進工藝技術帶動下,洛銅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世紀80年代中期,洛銅成功開發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使用的外方(矩)內圓管,并榮獲李鵬總理親自簽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998年,洛銅在與美、德、韓等11家外國公司爭奪歐元鑄造幣材料供應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勝出,推動歐元造幣合金投產成功,為中華民族工業贏得了聲譽。
1999年,面對洶涌澎湃的改革大潮,為探尋國有企業浴火重生之路,洛銅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改制組建洛陽銅加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邁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堅實步伐。
權責對等、結構合理、運轉協調、辦事高效,在新公司運行體系的引導下,為了適應產品結構調整的需要,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洛銅集團又相繼投入資金,對銅盤管、高精度銅帶及引線框架材和異型帶、大管大棒生產線等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并對銅板帶廠進行三期技術改造,為全面提升板帶材產品品質,促進產品結構優化,更好滿足市場需求,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洛銅在中國第一臺核電發電機組,實現了高精度冷凝管國產化。洛銅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高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項目和重點科研項目、省部級及其他科技攻關項目,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百余項。洛銅還為神舟四號、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神舟十一號等系列載人飛船提供了關鍵合金材料,為國人實現千年飛天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發展的洪流中緊跟時代步伐,洛銅用“艱苦奮斗、求實創新”的企業精神,寫下中國銅加工工業“春天的故事”。
電子帶生產現場
戰略重組謀轉型
進入新世紀,面對市場和產業新形勢,面對“主業”缺失、體制僵化等深層次矛盾,洛銅再次迎來重大戰略重組。
2005年12月27日,隨著中鋁洛陽銅業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這座歷史悠久的銅業巨擘正式踏入了中國鋁業集團的輝煌殿堂,標志著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一戰略性的整合不僅為洛銅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開啟了其在中國鋁業版圖中的嶄新篇章。
這一時期,洛陽銅業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解放思想、破釜沉舟,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變化的外部環境中爬坡過坎,砥礪前行。
投資20億元的高精度電子銅板帶建設項目落地,使洛陽銅業在生產自動化控制、設備精度等方面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加上洛銅成熟的生產組織管理能力和配套的系統化技術積淀、自主研發的配套質量控制裝置、市場的規?;刂颇芰μ岣撸瑯O具市場競爭優勢和領先優勢。在國內率先開發的第一代引線框架材料、射頻電纜帶、變壓器帶、光伏銅帶、高精度端子帶、覆合銅帶相繼研發成功并實現量產,投入市場。
面對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洛陽銅業以市場開發為龍頭,在營銷管理中導入精益元素,通過管理創新,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按照“以市場拉動生產,以精益生產推動營銷,以提高質量保證營銷”的理念,促進市場、生產、質量的有機銜接。當年的洛銅不僅成功抵御住了金融風暴的洗禮,更實現了“三大重點產品”產銷量同比大幅增長。
洛銅人一路劈波斬浪,穩健前行。
2016年7月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中鋁洛陽銅業有限公司整合銅加工產供銷資源,率先實現主業突圍,注冊成立全資子公司——中鋁洛陽銅加工有限公司。
“新洛銅”輕裝上陣,明晰主營方向,盤活存量資產,在企業管理方面更加精益求精,提出打造銅加工產品“精品工程”管理理念,按照精益生產的要求堅持效益優先、質量優先的原則,不斷優化生產組織模式推進精細化管理,以全要素對標管理為支點,以降本增效為核心,樹立管理出效益理念,建立和完善風險控制體系等措施,有效抵御了外部銅價暴漲劇跌的風險,揚長避短使洛銅規模、質量、效益趨于平穩發展。
回望過去,洛銅人在經濟新常態的征程中跋涉,在波譎云詭的市場競爭中博弈,在改革發展的“陣痛”中突圍,每一步都凝聚著汗水與智慧……
洛銅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責任與擔當,什么是勇氣與智慧。
洛陽銅加工領導班子集體
深化改革向復興
2021年1月22日,洛陽還是數九寒冬。但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昆明依然溫暖如春。
當日,一紙任命文件改變了時任中國銅業昆明銅業有限公司任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的曹旗文的身份,成為中鋁洛陽銅加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擔任洛銅“當家人”。
上下求索涅槃路,懷著夢想和企業家情懷,輾轉難眠的曹旗文,揮筆寫下了“已放南山馬,卻又赴戎機”的請戰書,由此拉開了“重振洛銅輝煌”的厚重大幕。洛銅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用好“越是改革越要加強黨建,改革進行到哪里,黨建引領作用就發揮到哪里”的制勝法寶;堅定不移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大刀闊斧的圍繞“主席臺和前三排”進行刀刃向內、觸及靈魂的三項制度改革,催生了動力,激發了活力,用好決定洛銅扭虧為盈的關鍵一招。
面向未來,承載了70年洛銅主業的洛陽銅加工,擘畫了“三步走”奮斗藍圖——
第一步,活下來,走出去,在2021年實現本質脫困;第二步,持續深化改革,在“十四五”末期2025年,產銷規模持續增長,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第三步,在“十五五”末期,力爭進入資本市場,建成極具洛銅特色的“高精帶、寬厚板、管棒材、鋁鎂材”的先進銅基新材料示范企業,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目標已定,風雨兼程。洛陽銅加工嚴格貫徹執行國務院國資委、中鋁集團黨組、中國銅業黨委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策部署,堅持依靠黨建引領鑄根塑魂,按照“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的要求,強引擎、穩增長,促提升、增效能,涉深水區、啃硬骨頭,奮力走好“趕考路”,按下改革“加速鍵”。
2021年,洛陽銅加工提前5個月完成職業經理人第一年的考核指標,實現利潤增幅超過300%;2022年,洛陽銅加工年產銷規模、利潤指標再創歷史新高,超額完成第二年經營目標,同比實現利潤增長28%;2023年,洛陽銅加工以改革推動、市場帶動、管理互動、機制撬動、創新驅動“五項機制”,助推生產經營指標逆勢上揚,主要指標成功實現“三連增”,較改革前增加利潤超過5億元。洛銅人眾志成城、砥礪奮進,打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翻身仗,譜寫了強企興業的新篇章,激蕩起高質量發展的復興氣象。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置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洛銅人在機遇和挑戰前意氣風發、信心滿懷。“多元共融,百折不撓”的銅合金精神,激勵著洛銅全體干部員工,緊緊圍繞制造強國戰略,踐行幾代洛銅人的產業報國情懷,持續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推動中國銅加工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擦亮“洛銅造”金字招牌,向著“打造百年洛銅 建設一流企業”的宏偉愿景,闊步前行、再創輝煌!
(除黑白照片外,其余照片均由許利民攝影)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