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鉬業礦山公司以科技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
2024年11月05日 13:57 2557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科技創新 作者: 王海波
“五小”活動現場
今年以來,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礦山分公司(以下簡稱礦山公司)以“五小”活動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破解生產難題,提高職工技能素質,有力地促進了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創新領跑“新賽道”
礦山公司采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針對無人作業和普通作業裝備,依據露天開采工藝流程和空地一體化的設計思路,運用無人機動態建模、多金屬多目標配礦、裝運卸智能調度以及生產數據智能分析與管理,構建了一整套全方位新型現代露天礦智能生產管控決策系統。其中,露天開采一體化設計軟件的推廣應用,將高效、直觀、精確的實景模型融入采礦設計和生產管理,結合高頻次更新的無人機航測模型、生產管控電子圍欄、小單元配礦功能,使鏟裝品位與配礦品位保持高度一致,減小了供礦品位波動。針對礦巖界線及品位變化明顯的區域,礦山公司在穿爆環節實施分穿分爆,在爆破后通過高精度RTK現場放線區分礦巖界線,實施分鏟分運;通過精細化配礦,保障供礦質量穩定,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近日,礦山公司技術中心一體化管控平臺監測出37716號車的駕駛員出現疲勞駕駛現象,駕駛員AAP和生產技術中心管控端同步預警,當班生產調度員在第一時間責令駕駛員立即停車休息。
這是礦山公司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合作研發的一體化綜合管控平臺,實現了防疲勞駕駛和超速、全方位邊坡雷達監測、無人機巡查、入侵監測預警,有效遏制車輛事故、設備越界、資源流失等生產隱患。該平臺還將安全、環保、生產、設備、能源、安保等相關系統的實時運行數據、監測數據、報警數據、視頻數據深度融合,實現了同一界面可視化、多維度展示;對生產環節、設備安全、環境安全等多項核心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和“人、地、物、事”多源數據的智能關聯。
今年以來,由礦山公司牽頭編制的《河南省非煤露天礦山智能化建設技術規范》已通過評審;新4號碎礦站和2號碎礦站的入礦粒度監測系統實現常態化運行,有效地防止了碎礦站因大塊出現卡堵現象;生產服務車輛實現定位管控,避免了生產管控盲區,車輛運輸路徑完成自動規劃功能;建立“云平臺”,提升服務器算力,確保生產管控系統等不間斷運行,減少因網絡故障導致的生產損失。
礦山公司副經理王洛鋒表示,管理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基礎。下一步,礦山公司要在管理創新上下功夫,以管理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加快突破核心技術、前沿引領技術。
“五小”激發“大能量”
礦山公司各區域巖性及可爆性差異較大,為改善爆破效果,工程技術人員經過長期探索,建立礦山巖石數字庫,構建各分級爆破效果質量評價系統,使生產臺階爆破大塊率降低20%~50%,前三季度節約爆破成本110余萬元;實施的“基于水壓爆破優化裝藥結構”項目,改善水孔爆破效果,前三季度節約成本20余萬元。
由于三道莊礦區坑采時留下大量采空區,轉為露采作業后需進行崩落處理。在空區掃描過程中,由于探測孔較深,受探頭、探桿和探測電纜重力等影響,導致作業效率低下。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設備的安全,礦山公司技術人員發明了空區探測三維掃描自動升降器,只需在空區掃描中把自動升降器放在探測孔位置接通電源,操作人員在安全區域操作探測桿和電纜自動升降,便可輕松完成采空區掃描,有效地保證了設備和人員的安全,提高了作業效率。
因難選礦石破碎后粒度差異較大,導致放礦時礦石流量和流速不穩定,過量礦石落入皮帶上,導致皮帶損傷,存在安全隱患。針對這一問題,礦山公司碎礦車間組織生產骨干設計制作放礦漏斗電動流量調節器,操作工在操作室可隨時進行遠程控制礦量,減少皮帶沖擊,延長了皮帶的使用壽命。
前三季度,礦山公司職工自主實施的“五小”創新項目34項。其中,“可移動式變速箱升降拆卸平臺”等10個項目獲得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五小”創新獎勵,10余項成果獲得實用新型專利。
“近年來,礦山公司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圍繞企業重大工程和項目,著眼企業生產經營的重點和難點,緊密結合崗位實際,廣泛深入開展‘五小’活動。下一步,礦山公司將持續加強職工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建立完善‘五小’創新成果交流、轉化平臺,不斷激發廣大職工的創新積極性,為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再立新功。”礦山公司副經理劉偉杰如是說。
責任編輯:王彥明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