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稀土高新區以科技賦能促發展
2025年01月07日 10:5 234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稀有稀土 作者: 賈婷婷
近日,從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傳來喜訊: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計412家;內蒙古自治區創新型中小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包頭市的占比分別達到40.3%、67%、83.3%。
包頭稀土高新區還擁有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新型研發機構等各類創新平臺192家,企業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達195項,成交額高達8.7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為3.5%,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在資金支持方面,2024年,包頭稀土高新區爭取到上級科技資金1.91億元,占全市的66.2%。此外,688家科技型企業被納入創新企業積分制平臺,37家企業通過“創新積分貸”獲得1億元資金支持。
創新是時代的主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
新年伊始,包頭市委、市政府發布了《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高水平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這是包頭連續3年聚焦“創新”發布“一號文件”。
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要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要充分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眼下,積蓄滿滿創新動能的包頭稀土高新區,創新戰鼓猶酣。
在安泰北方科技有限公司高端稀土永磁智能工廠,行業首臺套設備、工業軟件、智能場景正高效運轉。該企業將中國鋼研李衛院士團隊的鈰磁體制備技術成果與安泰科技的智能制造技術相結合,落地包頭形成現實生產力,成為稀土永磁產業數智化轉型的示范典型。
安泰北方是稀土永磁行業中唯一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生產的工廠,也是唯一同時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AAA級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三級的工廠,對于促進我國稀土資源平衡利用、行業數智化轉型,以及助力“兩個稀土基地”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技術堵點、難點、痛點就是創新點
為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自2023年以來,包頭稀土高新區積極開展京蒙協作“科技創新倍增計劃”,圍繞主導產業開展聯合技術攻關69項,實施重大示范性創新項目16項,柔性引進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42個,轉化優質科技成果31項。在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稀土點位首批14個標志性工程示范類項目中,包頭稀土高新區有13個項目獲得支持。其中,9家項目牽頭單位與中科院蔣成保院士等31個國內外頂尖技術團隊合作,建設了包括全球首臺套“釹鐵硼磁體黏結與燒結工藝融合制造”在內的12條示范線。
包頭稀土高新區從完善科技型企業培育認定體系入手,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發展路徑。通過深入挖掘企業研發中心、創新聯合體、院士工作站等創新平臺的潛力,為企業創新提供持續動力。成功培育出天和磁材、北方股份等一批向“高”攀升、向“新”突破、向“強”進軍的企業。
如何讓科技創新成果落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是重要環節之一
為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包頭稀土高新區積極組織院士專家與企業對接、交流、洽談,挖掘合作潛力;完善支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相關政策,拓寬科技創新多元化合作渠道,打破聯盟成員單位之間的技術壁壘。同時,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新型研發機構,鼓勵“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引進高校、科研院所、頭部企業設立研發分支機構,形成創新平臺遍地開花的局面。
包頭稀土高新區還整合了金融、服務、環境等資源,積極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在內蒙古自治區率先實施科技創新企業積分制,688家科技型企業被納入創新企業積分制平臺;成功舉辦海外博士包頭創業行、第十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內蒙古賽區)等一系列賽事,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
包頭稀土高新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我們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培育未來產業作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著力引進能夠引領產業前沿化發展的‘龍頭’‘鏈主’企業,統籌構建以稀土、先進金屬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為主導的優勢產業集群,塑造了以新能源汽車、氫能儲能、永磁電機等為代表的創新新引擎。”
在一系列創新行動和創新成果的高效助推下,2024年1—11月,包頭稀土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6%。其中,稀土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8%,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7%,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9%。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