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七大進展
2025年01月22日 9:59 7219次瀏覽 來源: 中國再生金屬 分類: 重點新聞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抓政策機遇,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產業運行穩中有進,為有色金屬工業綠色低碳轉型貢獻了再生力量。
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政策組合精準有效
宏觀政策不斷豐富,資源循環利用成為國家戰略。2024年,全國兩會、二十屆三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作為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方式。10月18日,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打造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推動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
產業政策更為清晰,引領產業規范前行。《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通過“換新+回收”助力再生有色金屬原料年增長達7%;《關于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有關事項的公告》破解了從自然人回收再生資源源頭無票難題;《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構建公平競爭市場生態;《關于規范再生銅及銅合金原料、再生鋁及鋁合金原料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實現了再生銅鋁原料主要進口品種全覆蓋,優化了查驗流程。《廢銅鋁加工利用行業規范條件》首次申報,27家企業脫穎而出;《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正式發布,《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回收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已公開征求意見,產業規范化水平顯著提速。
產業規模繼續擴大,
戰略金屬再生興起
大宗有色金屬再生產量穩步增長。2024年,我國再生銅鋁鉛鋅產量達到1915萬噸,同比增長7.1%,其中再生鋁突破1000萬噸。再生金屬產量連續15年領跑全球,年減碳量1.6億噸,成為推動我國乃至全球有色金屬資源安全與節能降碳的關鍵力量。
戰略金屬再生利用發展迅速。鎳、鈷、鋰、稀土、鉑族金屬、鎢、銦、鉭、鈦等戰略稀有金屬的回收量不斷豐富、規模不斷擴大,利用體系不斷完善。2024年,廢舊新能源電池及極片年產出的再生碳酸鋰和再生鈷分別占全年產量的8%和17%以上。
原料保障更加穩固,
模式創新效率提升
2024年,國內廢有色金屬回收量1565萬噸(金屬量),同比增長8.1%,占原料供給的81.7%。11月,“再生金屬綠色供應鏈合作伙伴計劃”在第二十四屆再生金屬國際論壇上正式啟動,攜手國內外30余家產業鏈企業和機構構建綠色、高效、可持續的再生金屬供應鏈生態。同時,“廢料換原料”、“線上+線下回收”等商業模式提升供應鏈效率。
進口再生銅鋁原料連續四年攀升,達到402萬噸。青島海關、阿拉山口海關、舟山海關進口量明顯增加。江西鷹潭、浙江臺州通過數字化改造,獲批為進口再生金屬原料轉關、直通關試點。鷹潭國際陸港通過“進口再生金屬智慧檢驗監管”系統,實現“源頭+口岸+目的地”全鏈條智慧檢驗監管和高效通關,原料從入境到進廠的周期壓縮至2~3天,有效降低物流、倉儲成本。
產品矩陣多元拓展,
再生占比持續攀升
高附加值再生產品不斷拓展。2024年,再生銅直接利用品種結構持續優化,傳統的銅桿、銅棒占比下滑,板帶和管材占比提升。再生變形鋁合金產量占比達到42%,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再生鋁制家具、電池外殼、散熱器等產品不斷開發。
企業加大再生利用占比。金田銅業年再生銅利用量超過60萬噸,江銅銅箔、九江德福、龍電華鑫電子電路銅箔通過再生銅含量100%認證。創新新材上半年循環利用再生鋁56.73萬噸,立中集團、中信戴卡在部分車型輪轂中再生鋁使用比例已突破75%,鑫鉑股份、永臻股份擴大光伏邊框組件中再生鋁用量。
科技創新不斷發力,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科技創新活力迸發。立中集團成功提升一體化壓鑄用“低碳再生免熱處理鋁合金”中再生鋁比例,天齊鋰業實現從鋰渣中提取硅鋁微粉和鉭鈮精礦。全年國內新增20條以上廢銅鋁精細化分選線,AI智能識別再生原料精準度高達97%。立中集團與吉利共建“聯合創新實驗室”,帥翼馳攜手美國鋁業成立“先進鋁合金材料聯合研究院”。
創新成果豐碩。2024年,產業獲授權專利超過600項,激增80%以上。“全過程優化的鋰電固廢高效低碳處理技術與應用”獲得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鋁合金一體化壓鑄成形及智能檢測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等10余項相關成果榮獲2024年度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廢舊鋰離子電池綜合回收利用技術”等2項技術入選《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4年版)》。河南明泰、南都華鉑新材料等10家企業入選工信部2024年度綠色制造名單;江西保太、金田銅業入選工信部卓越級智能工廠(第一批)項目公示名單。
再生發展共識凝聚,
區域布局更加均衡
傳統集聚區產業升級勢頭強勁。江西貴溪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前十個月引資291.5億元。江西豐城加速建設從廢舊金屬回收到精深加工的千億產業集群,安徽阜陽推動鉛、鋰的協同布局和發展。
各區域重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河南、廣西、山東等省(自治區)相繼成立省級循環集團或平臺;湖南、廣西依托產業基礎,推進“原生+再生”融合發展;四川、云南、內蒙古憑借能源優勢及政策優惠,吸引再生有色金屬項目;安徽、山西搶抓產業轉移契機,大力發展再生配套產業。此外,中鋁集團、魏橋集團等大型企業擴大再生規模,產業向規模化、規范化、現代化大步邁進。
國際合作步伐加快,
成套裝備出口強勁
全球化步伐不停。再生有色金屬作為產業鏈低碳轉型的關鍵原料以及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的關鍵環節,配合中國制造業全球發展,加快在泰國、老撾、印尼、巴基斯坦等亞洲國家以及匈牙利、墨西哥、摩洛哥等有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的地區投資,與當地產業鏈形成配套。2024年,海亮股份摩洛哥工業園、大正鋁業泰國項目、立中集團墨西哥工廠等紛紛建設或投產,寧德時代、華友循環加快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全球布局。
高性價比成套裝備受到國際市場青睞。江蘇華宏科技、浙江天力等的廢銅鋁預處理裝備在東南亞市場廣泛應用。博萃循環、格林美、眾邁科技的動力電池再生利用技術裝備已進入海外市場。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