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將出手保經濟 宏觀走向促A股加速見底轉牛
2008年10月17日 16:45 741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國務院將出臺系列措施應對經濟下行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16日表示,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的下行趨勢,已經引起國務院高度關注,正在研究并準備出臺一系列的措施。
杜鷹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長三角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講這番話的。
他說,受美國次貸危機加深,全球經濟動蕩,國際經濟環境一個明顯的影響是經濟下滑。中國沿海地區,外貿的進出口,工業企業的增長速度,工業企業增加值,以及工業的效益,今年下半年以來出現了下行的趨勢,這一點已經引起了國務院的高度關注,正在研究并準備出臺一系列的措施。
杜鷹認為,這既是一個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機遇。回想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出現過多次的通貨膨脹或緊縮的局面,每一次應對之后,整個國民經濟又會上一個新臺階。這次也是同樣的,但對沖擊不可小視,不可輕視,因為影響可能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我們要充分估計它給我們帶來的困難和挑戰。
杜鷹提到,應對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中央政府已經采取措施。近期已經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面對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由于訂單減少導致的中小企業經營的困難,政府一方面推進企業的重組和企業的技術進步,另一方面在金融上也對這些中小企業給予了新的信貸支持政策。
談及中國宏觀經濟的政策,他援引溫家寶總理的話稱,“我們近期采取靈活而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來穩定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
杜鷹還說,未來一個時期,作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長江三角洲地區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和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作用不但“不會減弱,反而還會進一步地增強”。
關于珠江三角洲地區,杜鷹稱,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研。(上海證券報)
眾高官都說有更多刺激政策
面對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經濟下滑的趨勢,國家有望出臺多項政策予以應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昨日表示,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了下行趨勢,這已經引起國務院高度關注,正在研究并準備出臺一系列的措施。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15日在接受鳳凰衛視采訪時也表示,中國需要采取更多舉措來刺激內需。
杜鷹于昨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表示,受美國次貸危機加深、全球經濟動蕩下滑的影響,內地沿海地區的外貿進出口、工業企業的增長速度、工業增加值,以及工業的效益,在下半年已出現了下行的趨勢。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網站最新公告,1-9月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15.2%,低于1-8月的15.7%。
“如照此推算,這也即意味著9月份的工業增加值增速或將低于8月份的12.8%。”對此,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而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8月份經濟運行情況,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增速已為2002年9月以來月度最低水平。這意味著,如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屬實,則9月工業增加值將再創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昨日宣布,10月20日發布今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比此前國家統計局原定公布的10月21日提前一天。
杜鷹昨日透露,有關情況已引起國務院高度關注,并正在研究并準備出臺一系列的措施。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前副委員長成思危16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上撰文指出,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保持在8%~10%的情況下,可能我們會對世界經濟作出更大的貢獻。
成思危呼吁對出口商給予更多的援助,特別是制衣類和紡織類企業;政府應當鼓勵中國企業加大海外投資力度;削減個人所得稅和企業稅費,這將會留給消費者更多的錢去消費。(東方早報)
提振股市是擴大內需的一大抓手
剛剛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這是基于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做出的重大部署。可以預見,有關擴大內需的短期及中長期方案將次第出臺。
筆者認為,在目前情況下,進一步加大力度提振低迷的股市,是擴大內需的關鍵環節,可以作為擴大內需短期方案的重要選擇。因為一個穩定健康發展的股市所產生的財富效應,是拉動房地產、汽車、餐飲、旅游等諸多行業發展的重要依托。
我們知道,目前滬深兩市開戶數已經上億,全國股民加基民至少有7000多萬。但一年來,滬深股市持續下挫,跌幅近70%,市值損失高達20萬億元,絕大多數投資者被深度套牢。如果以一個投資者影響一個標準之家(3口人)的消費能力計算,目前消費受到制約的人口數超過2億。而這個龐大的群體,又正是處于社會中間階層、最有大眾化消費傾向的主流消費群體。因此,提振股市,釋放這些人的消費意愿,是擴大內需最直接的辦法。
有數據顯示,如果在股市的資產市值每增加100元,我國居民就會相應增加大約1—1.5元的家庭消費。如此推算,這對刺激家庭消費將會是一個多么大的數字。
宏源證券最近對此進行的定量分析,也一定程度上論證了提振股市對擴大內需的重要意義。其研究報告使用多種經濟模型推算出,如果上證綜指由2400點提高到4300點,則能帶動5000億元居民消費,能拉動GDP實際增長率上升2—2.26個百分點。而2005-2007年,凈出口對中國GDP貢獻率均值為2.4%。這意味著,股市提振帶來的消費增長,完全可以抵消凈出口對我國經濟的消極影響,即內需完全替代外需。如果以目前點位計,貢獻率則更為可觀。
同時,統計分析表明,居民消費與股市漲跌兩大經濟現象應當是相關的,而且是正相關。僅以去年提高印花稅股市大跌之前的1—5月為例,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2%,這是多年來少見的高增長,說明消費市場熱起來了。而與居民消費“多年來少見的高增長”相伴的,是同期股市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很難想象,如果去年1—5月中國股市是熊市,上證指數還在千點徘徊,居民消費指數能增長15.2%。
而眼下,伴隨股市的持續下跌,樓市也開始了“冷”調整。全國范圍內的商品房預售登記面積、一手住宅成交量和二手房交易均出現了同比或環比下降的現象,全國土地市場流拍或以底價成交現象頻現,房地產價格緩慢下降而成交量大跌。產業鏈最長的房地產市場趨冷,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等幾十個產業形成重大沖擊。而8月份中國汽車銷量同比減少6.3%,三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形勢亦不容樂觀。
因此,從正反兩方面來看,采取更有力措施讓股市回暖,不僅對資本市場意義重大,更對擴大內需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可以認為,抓住提振股市這個擴大內需的“牛鼻子”,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對擴大內需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高興地看到,針對目前股市狀況,近期管理層已祭出一系列“組合拳”,而更大、更深入的救市舉措同樣值得期待。(證券日報)
宏觀經濟駕馭股市熊牛交接
熊市已到!從凌駕6124點之上到1800點附近殘喘,僅僅一年的光陰,所有中國股民都從股市中領略到一年來全球和中國經濟的變化。一年來,曾經參與牛市瘋狂的投資者都學會了看宏觀經濟大市的眼色行事。解鈴還須系鈴人,一年前使得股指遭遇滑鐵盧的是宏觀經濟面發生了轉變。一年后的今天,被億萬股民所牽掛的股市復蘇回暖的關鍵仍然是宏觀經濟的走向。
預兆層出不窮
“事實上,早在2007年便有諸多預兆顯示了股市即將走下坡路,但是當時投資者太過瘋狂,沒有把通貨膨脹的影響放入眼中。”長江證券策略分析師時偉翔表示,宏觀經濟對股市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2007年三季度,還有部分人對股市樂觀,但是股市已經掉頭向下,可以看到通貨膨脹加劇,出現了緊縮性政策,并逐步加強。一些行業的需求出現一些下滑。尤其是有色金屬供應并不是很緊張,需求和價格下滑比較明顯。”
今年2月,CPI一度高達8.7%,政府不得不將抑制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最主要目標,采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在央行緊縮政策實施了半年后,通貨膨脹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然而,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本次通貨膨脹不幸撞上了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衰退。歐美的經濟衰退導致外貿需求萎縮,而通脹帶來的成本上升進一步壓縮了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與緊縮的貨幣政策使得國內的經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同時也使得股市反彈的環境更為惡劣。
《中國改革》學術顧問、著名發展戰略專家武建東認為,“造就市場恐慌的一個關鍵就是中國的宏觀調控預期不明確。”一年來,投資者已經養成了觀數據、猜政策的習慣,但當一些預期得不到實現之時,瘋狂的拋盤便涌向股市。雖然這是一種不合理的投資方式,但在熊市中純屬正常現象。武建東指出,“中國證券市場的資產在不到一年時間內下降了20萬億元,這不是正常的。從合理估值而言,中國證券市場資產應該維持在25萬億元左右。”
見底需待2010年
對于本輪經濟調整何時能見底,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日前表示,“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的數次周期性下滑過程中,經濟增速至少連續3年下降。因此可以預見,本次調整周期2007年見頂,2010年前難以見底。”
“美國房市泡沫破滅是本輪全球經濟調整的導火線,促使全球經濟進入再平衡,全球股市牛轉熊是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必然結果。”哈繼銘分析,全球經濟再平衡從基本面和資金面打壓資產價格:一、美國消費萎縮,拖累新興市場出口,降低雙方經濟增速和企業盈利,從基本面上降低資產價格。二、全球經濟再平衡下,新興市場和石油輸出國經常賬戶順差縮窄,流動性收縮,資金面打壓資產價格。
中金公司認為,中國經濟2008年面臨的困難是通貨膨脹和外需走弱拖累出口。進入2008年后期和2009年,通貨膨脹見頂回落,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將使出口增速繼續下滑,且經濟增長的另一主要動力——房地產將出現明顯回落。估計未來兩年全國平均房價下跌15%-20%,房地產投資增速也將大幅下滑。在沒有政策調整的情況下,哈繼銘預計2008年和2009年GDP增速降至10%和7.3%,而通貨膨脹率預計2008年和2009年分別為6.5%和2%-3%。
結構調整最佳時期
然而,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則表示,“由于現在處于全球經濟下滑的時代,這也正好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最佳時機。”
“30年改革伴隨著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增長,在全球經濟新形勢下的今天,中國的改革到了新起點。未來經濟增長將依賴產業結構升級和增長模式的轉變。”哈繼銘表示,“為達此目的,更為深刻的改革是先決條件,包括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社會保障和醫療改革、土地改革、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的改革等等。”
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李迅雷也表示,政府應該推出有效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企業進行減稅,加大社會保障支出,同時在繼續降低貸款利率的基礎上降低存款利率、繼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李迅雷強調,只有推出強有力的拯救宏觀經濟的政策,才能改善股市現狀。(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kitt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