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團構建“3+1”職工全員創新模式
2025年02月18日 10:12 1681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銅鎳鉛鋅 作者: 王澤民
近年來,金川集團扎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突出科技創新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構建起“建機制”“搭平臺”“加動力”的創新管理體系,樹立“人人參與創新、時時都在創新、處處體現創新”職工創新理念的“3+1”全員創新模式。
建機制 打造創新攻關新模式
強化組織領導,統籌推進。金川集團成立職工技術創新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職工技術創新日常工作機構,協調推進職工技術創新工作。成立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評審委員會,評審技術創新成果。各基層單位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形成“黨委領導、行政主導、工會搭臺、多方協同、全員參與”合力推進職工創新工作格局。
完善工作機制,規范實施。制訂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管理制度、職工技術創新高質量成果申報辦法等制度,建立“職工提出創新課題、審定立項、選聘創新工作團隊——職工+工程技術人員+協作企業聯合創新”的管理模式,每半年征集一次創新成果,每年進行一次成果評審,每兩年舉辦一次創新展覽。職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議19302條,形成技術創新成果8191項,獲得各類授權專利1026項。
搭平臺 激發發展新動能
搭建職工創新實踐交流平臺。廣泛開展創新成果交流活動,通過舉辦成果發布會、創新成果展、創新論壇、現場觀摩等方式,促進創新成果交流,已舉辦十屆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展和400多場次“主題創新日”交流活動,展出成果3000多項,100多名勞動模范、工匠、創新能手圍繞采礦、冶金、化工、選礦、動力、機械、工器具等20多個領域切磋創新方法,引導職工技術創新。
搭建勞模創新工作室平臺。把創新工作室建在生產線上,按照有勞模領銜、有創新團隊、有場地設施、有攻關項目、有工作制度、有創新成效的“六有”標準,采用勞模帶團隊、導師帶徒弟、骨干帶全員的“三帶提升”模式,成立86個職工創新工作室,帶動職工參與創新,實現“樹立一個、發動一批、帶動一片”的效果。“大國工匠”、全國勞模潘從明創新工作室入選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
搭建崗位班組創新平臺。建立項目背景、主要問題、措施和創新點、實施效果、效益評估及應用的創新成果總結“五步法”,在689個班組建立了創新小組。以班組為單元,以班組生產技術骨干為主體,發現問題、分析現狀、提升優化,從最基層單元解決問題、形成創新成果。建立“問題導入—原因分析—處理解決”的問題閉環核銷運作模式,開展班組創新“揭榜攻關”。全國勞模、特級技師彭明創造了金川銅濕法冶煉首條國內聯動機組生產線一次成功運行的先例。
搭建“互聯網+創新”平臺。利用“互聯網+創新”平臺,為職工開展“雙創行動”、技術創新成果交流提供平臺支持,職工在平臺上發布、展示、交易創新成果,使各類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有效集成和高度共享。目前,已交易創新成果36項、交易價值6665萬元。
加動力 激發職工創新活力
大力營造職工創新良好氛圍。推行不論門檻、不問身份“揭榜掛帥”選聘科研課題負責人制度,實行職工創新成果積分制,引導職工立足崗位、生產實際,以安全生產、優化指標、提高效率為主要目標,實施科技創新。近年來,有6490名職工晉升技術等級,35名職工晉升為工程師及以上職稱。特級技師潘從明主創的“鎳陽極泥中鉑鈀銠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不斷加大職工技術創新成果激勵。建立以創新者名字命名技術創新成果和先進操作法制度,創新成果主創人獎勵分配不低于獎金的60%,提升職工創新的榮譽感和獲得感。推動職工創新成果產業化,特級技師楊秉松以科技成果入股成立合資公司,每年創新產品銷售收入突破千萬元,成為甘肅省儀器儀表高新技術“小巨人”企業。
加大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勵力度。不斷提高創新人才地位、榮譽、知名度、經濟收益等精神和物質待遇,對獲得“甘肅省技術能手”“隴原工匠”“中華技能大獎”的給予每人2萬~10萬元獎勵;對獲得甘肅省職工優秀創新成果特等獎的,給予10萬元獎勵。金川鎳鈷鎳冶煉廠將職工創新成果綜合評定為6個等級,每個月給予100元~2000元的持續性獎勵,直至該成果被其他創新成果取代或停止使用。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