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鋰技術的新紀元
2025年02月27日 9:57 3381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劉京青
在全球新能源浪潮加速推進的背景下,作為動力電池的“白色石油”,碳酸鋰市場需求激增。然而,傳統的提鋰工藝長期被環保壓力與資源浪費兩大難題束縛,成為行業發展的“緊箍咒”。
隨著佛山市金銀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銀河”)“鋰云母資源高值化利用工藝與裝備的技術創新”項目通過中國工程院兩位院士聯合評定,我國低品位鋰云母礦產資源可實現綠色、環保、高值化利用,標志著中國提鋰技術進入全球視野,開啟中國提鋰技術的新紀元。
金銀河堅定不移地走創新之路,方能完成這一次“點石成金”的技術攻關。
產業之困
中國具備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以及技術和份額絕對領先的動力電池集群產業。保障鋰資源供應,是支撐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鏈進一步全球化的重要環節。中國鋰產業產量和消費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但鋰原料對外依存度高。我國鋰鹽行業利用國內鹽湖鹵水、鋰云母、鋰輝石等原料生產鋰鹽,其中,鋰云母是我國鋰原料供應占比最大的一類。但是,鋰云母總體品位較低,優質鋰資源較少。
國內鋰云母資源除品位低、綜合加工成本高外,提鋰工藝還存在焙燒溫度高、能耗高、提取率低、廢渣難處理等問題。作為鋰云母提鋰大省,江西省過去依賴傳統高溫硫酸鹽法或石灰石焙燒法提取碳酸鋰,這一做法會產生大量含硫酸廢渣,鋰渣堆積成山、廢水處理難等問題頻發,成為地方環保治理的痛點。除了環保之困,還有成本與資源浪費之痛。鋰云母中的銣、銫、鉀等高價值元素未被充分提取,造成資源浪費。此外,鋰價周期性波動疊加環保治理成本,企業盈利空間被壓縮,行業亟須技術革新。
跨越之路
如何破解碳酸鋰產業困境,保障國家鋰資源安全?長期專注于高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研發的金銀河迎難而上,鎖定鋰云母提鋰技術,潛心攻關。
早在2016年,金銀河碳酸鋰技術實驗室就啟動了低溫碳酸云母提鋰技術的研發工作。經過不懈努力,該實驗室成功驗證云母提鋰技術,令科研人員信心倍增,并于1年后順利啟動碳酸鋰中試線。隨著工藝愈發成熟,金銀河加大投入,于2021年2月成立江西金德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德鋰”),專攻云母提鋰技術。以此為新起點,項目研發乘勢而上、捷報頻傳。同年9月,“鋰云母資源高值化利用工藝與裝備的技術創新”項目通過中國工程院兩位院士聯合評定。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季麟、張文海等人組成的科技成果專家評價組一致認為,金德鋰自主研發的技術實現了鋰云母全元素清潔低成本開發,是鋰云母高值利用的新途徑,整體工藝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加快推廣應用。
近兩年來,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行業普遍處于虧損狀態。而金德鋰憑借其副產品收益,成功驗證了技術路線的抗周期能力,展現出強大的市場韌性。
金德鋰提鋰技術與傳統高溫工藝相比具有顯著優勢,其低溫硫酸法將反應溫度控制在300℃以下,大幅降低能耗,同時采用全程密閉連續生產工藝,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環保水平。此外,全元素高值化利用是該技術的一大亮點,可同步回收銣鹽、銫鹽、硫酸鉀、硅砂及明礬等高附加值副產品,其經濟價值遠超碳酸鋰本身,成功構建“一礦多產”的循環經濟模式。
未來可期
金德鋰不僅通過低溫硫酸法提鋰技術解決了傳統工藝的環保和資源浪費問題,還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目前,金德鋰正與華為云開展合作,打造新能源數字工廠。
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的持續發展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鋰資源需求將持續增長。作為中國鋰產業的重要力量,金德鋰將不斷推動提鋰技術的升級與突破,為保障國家鋰資源安全、推動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