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向綠謀發展 鉛鋅基地煥新顏 ——解碼廣西南方有色集團轉型升級之路
2025年02月27日 14:49 2642次瀏覽 來源: 科技日報 分類: 銅鎳鉛鋅 作者: 韋秋瑩
在廣西河池市南丹縣車河鎮,連綿青山環繞之間,銀灰色的現代化廠房錯落有致,與蔥郁繁茂的生態林帶相互交織,構成一幅和諧而獨特的工業生態畫卷。
這里坐落著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鉛鋅生產基地——廣西南方有色集團(以下簡稱“南方有色”)。它是如何從一家作坊式小廠成長為行業領軍者的?近日,記者深入廠區,探尋背后的發展密碼。
技術突破:從追隨者到引領者
1996年南方有色建廠初期,企業的技術、設備以及管理模式,大多是借鑒國內同行企業。“當時,生產效率不高,對環境的危害較大,這些問題束縛著企業前行的步伐。”南方有色董事長周南方感慨道,“要想在行業中站穩腳跟,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做出改變。”
在周南方帶隊考察國際先進企業后,南方有色開始對標全球頂尖水平實施技術革新。
2000年,南方有色引進燒結機—鼓風爐工藝,并配套建設了當時民營企業中極為罕見的低濃度二氧化硫煙氣制酸系統,硫捕集率從60%躍升至95%,開創了復雜鉛銻礦清潔冶煉的先河。
此后,南方有色持續突破:2007年建成全國單體最大φ4.3×62米回轉窯系統;2012年投產119平方米沸騰爐系統,設備規模屢創行業紀錄。
2010年,南方有色啟動轉型升級戰略,在綠色環保、低碳節能、創新提質等方面全面革新。
“我們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積極與科研機構合作,就是為了在技術上實現突破,打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南方有色總經理助理魏濤告訴記者。
2016年,南方有色首次采用“側吹三聯爐”工藝,實現“一步煉鉛”的革命性突破,大幅降低了能耗,相關成果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9年,企業建成國內首條30萬噸側頂吹連續煉銅技術集成示范生產線,突破產能瓶頸,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2023年,南方有色投產的30萬噸氧壓浸出系統將技術創新推向了新高度。“該系統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減少了環境污染,還為企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魏濤介紹,裝置采用高壓釜連續浸出工藝,鋅浸出率達99%,銅浸出率提升50%,同時大幅提升了鉛、銦、銀等有價金屬的綜合回收能力。配套的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毫秒級數據監測,進一步優化了生產流程。
綠色智造:全面實施“四化”戰略
在南方有色鋅錠生產車間,智能機器手臂如同訓練有素的舞者,精準地從熔鑄爐中夾取成型的鋅錠,將其整齊地堆疊到傳送帶上。而在傳送帶另一端,無人叉車正有條不紊地取下鋅錠,隨后將其轉運至倉庫。
“這是南方有色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共同研發的成果。目前該車間已基本實現無人化操控,機器人取代人工操作后,每日鋅錠產能達1800噸。”魏濤向記者透露,這種智能化變革的背后,源自南方有色實施的管理科學化、裝備現代化、經營國際化、環境優美化的“四化”戰略。
2010年起,南方有色啟動智能化改造,投用包括機器人、激光叉車、無人天車等大量國內外技術領先的裝備。企業還搭建了MES、ERP、OA物流管理等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生產經營的全流程管控,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而在環保領域,南方有色同步構建的環保體系實現了顛覆性突破。南國銅業采用三連爐連續煉銅技術,使原料適應性大大提升,生產廢水得到100%循環利用,解決了低空污染難題。
2024年,南方有色投產世界最大198平方米沸騰爐焙燒系統,配套鉛冰銅與硫化砷渣協同處理示范線,有效解決了砷濾餅、白煙塵等危險廢物處理上的痛點,實現資源的高效協同利用。
通過一系列舉措,南方有色成功催生了全新的產業形態,正逐步實現從以鉛鋅銅為主體協同,多種工藝路線并存,在增強小金屬綜合回收的同時向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布局轉型。
29年轉型長跑,南方有色用一組數據標注攀登的高度:已建成河池·南丹“90萬噸鉛鋅生產基地”及崇左·扶綏“70萬噸銅業生產基地”;已累計獲得國家專利167項,6項技術填補世界空白。2024年,南方有色獲評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200名、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第141名。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