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挺進鄉村
2025年03月05日 15:20 1542次瀏覽 來源: 中國能源報 分類: 稀有稀土 作者: 張勝杰
2月2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提出,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加強農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公共充換電設施。
鄉村振興,電力先行。華北電力大學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王鵬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鄉村振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部署農村能源發展既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題中之義,也為農村能源發展的重點指明了方向。”
▋“風光”助力農村綠色發展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山心鎮山心村村委會的屋頂,一排排整齊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該村黨支部書記莫有福介紹,村委會辦公樓閑置屋頂安裝200多塊光伏發電板,每年發電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000多元。
當前,我國部分農村在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農戶坐享“陽光”收入,農村環境得到了保護,實現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很多農民近年通過光伏發電獲得不錯的收益,“每年能增收1000多塊錢”。
除光伏外,一些小型風力發電機分散安裝在田間地頭、村莊邊緣,為農戶和農業設施供電。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認為,風電能夠快速提高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集體經濟收入水平,并形成長達20年的穩定增長來源。
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田慶軍表示,鄉村不僅可以為城市提供物美價廉的農副產品,未來還將提供綠色廉價的電力,成為城市能源供給的中心。“既種莊稼又種‘風機”,既打糧食又產‘綠電’,自給自足、余電致富。”
▋接網消納是主要掣肘
盡管可再生能源在農村呈現出活力,但隨著分布式光伏發電爆發式增長,接網消納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掣肘。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孫穎介紹,當前我國部分農村地區仍存在電網設備老舊等問題,供電可靠性與99.99%高供電可靠性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
“隨著‘雙碳’目標推進,電能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持續提升,在農村地區亦是如此。”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衛權說,需要鞏固提升農村電網,以適應農村地區電能消費量不斷增加的新形勢。
農村電網近年來經歷多輪改造,但隨著家電下鄉、電能替代、鄉村振興、電動汽車下鄉等用能方式加速變化,農村電網仍面臨用電負荷增長及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的壓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使原本比較單薄的農村電網承壓,矛盾凸顯。”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農村電氣化專業委員會《農村電氣化》主編耿立宏說。
耿立宏表示,農村電網相對薄弱,線路長、線徑小、變壓器容量小,電網控制和調節手段少,大量分布式能源接入農村電網后帶來的配變過載、燒損、低壓線路過載、電壓波動、諧波超限、潮流變化、孤島效應(影響安全)、供電質量下降等問題突出,盡管各級電網企業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接入能力受限、電量就地就近消納難問題仍然存在,影響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推動實現“村發村用”
如何解決農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上網難和柔性調節的問題?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城鄉規劃院院長周海珠建議,首先應加大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力度,盡量縮短新能源發電點與負荷中心的距離,減少傳輸損耗。其次,在農村合適區域建設分布式能源匯集點,將分散的新能源發電進行集中匯集。
“此外,還應鼓勵電網企業、新能源企業、儲能企業等多方合作,共同投資建設農村新能源上網相關設施和項目,從而實現新能源的高效接入和消納。”周海珠說。
據耿立宏介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后,農村電網從過去單向的供電網絡發展成為多元互聯的能源互聯網,要實現對電網的有效控制和電力電量平衡,就需要應用更多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為適應能源結構變化,農村電網必須走向智能開放,適應大量分布式能源分散接入,而且要最大限度就地就近消納分布式能源,解決分布式能源產生的電壓、諧波、孤島效應等問題,還要滿足未來分布式能源參加電力市場交易的需求,這些都需要電網更加智能化。”
孫穎呼吁:“希望通過加大投入,改造升級線路和變電站,運用智能電網技術,提高農村電網供電可靠性與智能化水平,保障鄉村生產生活穩定用電,也為新能源接入奠定基礎。”
耿立宏也認為,農村應以新能源就地消納為主,鼓勵自用,在農村發展農業用電,比如推廣電動農業機械。在儲能方面,可利用已有的水利設施建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
“農村能源需求潛力巨大,但關鍵在于,要以相對低的能源成本激發能源需求活力,實現價格和需求的良性循環。”王鵬說,我國應在體制機制上發力,推動農村電力的“村發村用”,使新能源成本降低惠及廣大農村。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