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資源報社2025年“新春走基層”全媒體報道
2025年03月14日 14:9 2983次瀏覽 來源: 行業報協 分類: 重點新聞
到基層,采自然“春”光
——中國自然資源報社
2025年“新春走基層”全媒體報道
2025年1月14日至2月12日,中國自然資源報社以“新春走基層”活動為契機,策劃推出全媒體融合報道,20余名本報記者編輯與30余名地方通訊員,深入一線,記錄自然資源人在春節期間服務人民群眾的溫暖故事,講述自然資源系統一線工作者的奮斗故事,展現自然資源領域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基層的生動實踐。
活動期間,報社全平臺共發布原創稿件74篇,通過多維視角、多元形式、多平臺聯動,全媒體宣傳矩陣平臺總閱讀量180萬次,形成了立體式傳播體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精心策劃:聚焦要素保障與民生改善“雙主線”
自然資源工作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涉及人民群眾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財產權益,涉及資源環境保護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報社今年的“新春走基層”活動,堅持策劃先行,結合中宣部、中國記協工作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報道重點:緊密結合自然資源工作的行業特色,圍繞政策保障、實現全面小康、推進鄉村振興、土地整治、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修復、海洋強國、礦產資源、地質調查及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項目等工作,進行深度策劃,將本次活動聚焦到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與民生改善兩條主線。通過整合采編資源,成立報道團隊,建立“前方記者+后方編輯+技術團隊”的協同機制,統籌文字、攝影、視頻多工種聯動,實現“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傳播”。
版面圖1
為更好地展現活動成果,報社重點推出了見證新動能、山鄉新畫卷、致敬奮斗者、溫暖進萬家、文化中國年五個系列報道。每個系列都緊扣自然資源工作的不同側面,聚焦國家戰略與基層實踐的交匯點,全面呈現自然資源人在基層的生動實踐和感人故事,呈現自然資源領域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和可喜成就。
版面圖2:自然資源報社新春走基層活動回眸
踐行“四力”:沉下去才能“捉活魚”
深入基層走一線,腳底板下出新聞。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采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
做“短、時、新”的新聞記錄者。實現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以記者第一視角推出的文字報道+短視頻報道《北京中軸線最北端:首個“百萬村”分紅真“燒腦”!》,深挖首個“百萬村”的首次“分紅”,以誰來分紅、誰領分紅、分紅哪來巧妙布局,生動展現了鄉村振興中的“共富路”。這一場記者與黑漢嶺村的“分紅之約”,現場感和故事性強,又富思想性、專業性,報網端推出后,在區、鎮、村、行業內外廣受好評,業內多位專家評價“特活深”,起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新媒體作品:中軸線最北段發錢啦
做有溫度的基層宣傳者。近年來,背負找油使命的黑龍江大慶人,又扛起耕地保護重任,勇啃鹽堿地治理這一“硬骨頭”。記者敏銳地發現這一新變化后,積極策劃選題,用行業記者的視角展現“大慶精神”的新傳承。采訪過程中,記者頂著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嚴寒,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村干部、行業工作者對話,從治堿、補地、增糧、惠民等維度,生動展現了當地從“鹽堿灘”到“米糧川”的蝶變。作品《黑龍江大慶:傳統老油城 破“堿”筑糧倉》,以沾泥土、冒熱氣的筆觸,生動勾畫了鄉村新圖景,刊發后引發了廣泛共鳴,刷新了讀者對老油城的認識,喚起了人們對“大慶精神”的重溫。
做唱響主旋律的時代參與者。記錄時代脈動,傳播正能量,是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自然資源工作銳意改革、不斷進取的風貌,要通過筆觸、鏡頭去傳遞。記者編輯立足行業,落實選題,采用全媒體報道方式,拍攝視頻,以全景式、直觀化的表達,讓主旋律報道“破圈”傳播,既展現了自然資源工作者實事求是、破解難題的工作作風,也為節日增添了溫暖底色。作品《北京朝陽:更新促煥新 生活更“京彩”》,向大眾傳遞出全新規劃理念;《守護津沽綠色之洲》《林農家門口拿到“紅本本” 林業經濟孕育新希望》等作品,引發社會對自然資源工作的觀察與思考。
特色報道:用小視角折射大時代
“新春走基層”主題報道中,記者編輯力求新聞作品更加鮮活生動,堅持貼近群眾、下接地氣、關注個體、共情共鳴,發掘“小人物”背后的故事,通過“小切口”事件來呈現大主題,通過小人物來折射大變化。
走進小村莊,見證新農村。3年前的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省霍州市師莊鄉馮南垣村,察看災后恢復重建情況時,指出“要統籌災后恢復重建和鄉村振興”“帶領人民群眾用勤勞雙手重建美好家園,用不懈奮斗創造幸福生活”。現在的馮南垣村怎么樣了?記者走進村子,與村“兩委”干部聊發展,和鄉親們拉家常,進大棚、跨田埂、爬土坡,看到了涉及村莊規劃、耕地保護、土地權林權改革等方方面面的新變化,采寫了《山西霍州:證書在手“心里更有底”》,呈現了馮南垣村找到統籌農民財產權益和住房保障權益有效路徑的實踐成果。報社共推出山鄉新畫卷系列報道14篇,以小見大,展現了新農村建設充分釋放自然資源政策紅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點燃鄉村振興內在動力的實踐過程和欣喜變化。
走進大廠礦,發現新動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親自擘畫、部署、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春節前夕,記者跟著自然資源部第二地形測量隊隊員,頂風冒雪穿梭于一個又一個測量點。黃河測什么、怎么測?作品《“測黃河的叔叔,是我的榜樣”》給出了答案。這次采訪,既是對黃河枯水期測繪數據獲取情況的描繪與勾勒,也是對此前實景三維黃河建設報道的拓展與延續。配套推出的短視頻作品,有故事、有巧思,清晰講述了測繪隊員們扎根一線,矢志奮斗的感人故事。報社推出多篇見證新動能系列報道,深入礦山企業、基層不動產登記窗口和服務點等一線,用筆觸用鏡頭記錄自然資源工作推動產業轉型的真實故事,作品《新疆準東開發區:化煤成“金”勢正勁,新城建設熱潮涌》,報道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的做法。
記者現場采訪照:測繪隊員向記者(右一)展示無人機手持端顯示屏信息
新媒體作品:測黃河的叔叔,是我的榜樣
走近“逆行者”,致敬奮斗者。每年春節,總有難以與家人團圓的“逆行者”,他們是穿梭在深山密林中的護林員、是堅守在偏遠山區的地質隊員、是駐守在江河湖泊邊的水文監測員、是遠在南極大陸的科考人員……他們與山川湖海為伴,是自然資源戰線上的無名英雄!自然資源全媒體記者采寫多篇報道,作品《來自“極地”號的新春禮物》,記者深入位于遼東灣核心冰區的“極地”號采訪拍攝,記錄下科考隊員們春節期間在海上開展渤海冬季綜合調查任務的奮斗身影;《海南陵水:北緯十八度,“陸均松”在守護》講述了吊羅山護林員守護我國熱帶地區稀有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故事;《觀海測冰守安瀾》描繪出萬家團圓時海冰調查隊員頂風冒雪,奔波在我國冰情易發海岸線上的忙碌身影。
新媒體作品:來自“極地號”的新春禮物
同時,精心推出溫暖進萬家、文化中國年等十余篇系列報道。通過講述春節前后群眾辦理不動產權證、避險搬遷迎接新生活等一個個民生故事,通過報道自然資源系統的博物館、規劃館的一場場非遺文化活動,全面展現了自然資源工作為人民謀幸福、為群眾辦實事的工作答卷。
奮楫揚帆:不斷提升自然資源全媒體傳播力
報社在各平臺開設了新春走基層專題欄目,集納了全國各地自然資源基層報道情況,通過圖文結合和視頻等形式,進一步提升了傳播力。此外,報社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優勢,在自然資源部官方新媒體、報社新媒體平臺開展拜年融合報道活動,通過篩選具有代表性的基層部門、先進集體和個人,以拜年接龍形式展示各單位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的積極形象和美麗中國建設成果。本次活動廣泛動員了全國自然資源系統107個單位參與,覆蓋4000多萬網絡用戶,取得良好反響。
“新春走基層”不僅讓記者編輯見識了自然資源領域的廣闊天地,也讓參與活動的記者編輯體會到“走基層”更深的意義——見證并傳遞希望與力量。
期待下一個春天,續寫春光里明媚的故事。
作者 | 中國自然資源報社總編室(通聯部)副主任 張婧芳
責任編輯:孟慶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