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賦能助力有色金屬交割倉庫監管 上期所有色金屬數據系統向全市場開放
2025年03月31日 9:8 263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有色市場 作者: 李璇
“有單無貨”“一貨多賣”是大宗商品貿易中長期存在的“痛點”,并由于期現之間傳導,可能對期貨品種穩定運行產生風險。為防范化解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優化市場生態,自2022 年起,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以工業和信息化部名義發布的《有色金屬冶煉產品編碼規則與條碼標識》所規范的25 位商品編碼為核心數據要素,打造有色金屬冶煉產品數據倉庫,建設有色金屬數據系統,旨在聚焦提高有色金屬行業和交割倉庫體系的信息化水平,通過實現有色金屬產業鏈相關數據在交易所端的集成,依托大數據分析與技術應用跟蹤倉儲數據動態,為有色金屬交割安全提供數字化支撐。
大宗商品貿易的現貨風險
逐漸受到重視
“有單無貨”“一貨多賣”是大宗商品貿易中長期存在的“痛點”。追溯其根本原因,在于相關方對貨物在倉儲物流中暴露的下述風險,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一是貨物真實性風險,二是貨物貨權確認風險,三是相關方的道德風險。
倉儲物流及貿易融資作為大宗商品貿易領域的重要一環,一旦出現問題,極易造成鏈條斷裂,引發信用體系崩塌。既對參與倉儲物流的主體造成巨大損失,也嚴重危害了大宗商品貿易行業的生態。此外,期現貨之間的風險傳導,也可能影響期貨市場的穩定運行。
有色金屬數據系統的建設歷程
有色金屬統一產品編碼——系統的核心數據要素
2018年,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相對于我國先進的有色金屬冶煉加工工藝和設備,產業鏈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落后,特別是行業數據獨立分散業務流程標淮化程度偏低,已經成為制約行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障礙。
本著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發展大局的宗旨,為順應市場標準化的呼聲,在充分研討、反復論證基礎上,上期所聯合上海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與國內10余家頭部有色冶煉企業和交割倉庫,于2012年起先后啟動了兩期“推進自動識別技術在有色金屬交割倉庫和注冊生產企業試點應用”項目,研究制訂我國有色金屬冶煉產品統一的編碼規則和標準。2017—2018年,上期所積極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做好標準的最后審批、下發以及標準宣貫工作。歷時6年,在上期所的大力倡導和積極推動下,在相關部委、協會、機構、產業鏈企業的全力支持下,《有色金屬冶煉產品編碼規則與條碼標識》(以下簡稱《編碼標準》)作為有色行業商品編碼的行業標準于2018年5月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實施。截至2024年底,銅、鋁、鉛、鋅、鎳等有色金屬品牌注冊企業基本完成了條碼改造工作,大大提升了有色金屬生產企業和倉儲行業的信息化水平。
《編碼標準》站在全球有色金屬行業應用和期貨交割管理的高度,充分借鑒國際標準,對有色金屬冶煉產品進行科學的唯一身份標識,無論是冶煉企業的生產下線入庫、裝車發運;倉儲企業的入庫出庫、庫存管理;交易所的倉庫盤查、定置式管理;下游終端用戶的提貨驗貨、重熔再造等過程,都可以通過統一編碼和標識的紐帶、以自動識別技術為手段,全面實現信息的互通互聯,供應鏈各環節都能共享到統一編碼和標識所承載的企業產品、數量質量、物流倉儲、期貨交割等信息。
依托《編碼標準》推動有色行業和交割倉庫數字化
2022 年,為有效應對大宗商品倉單違規行為,上期所加快推進監管智能化轉型,協同倉儲龍頭企業等各方力量,以2018年《編碼標準》為核心數據要素,打造并啟動建設上期所有色金屬數據系統(以下簡稱“有色系統”),力爭通過信息化技術提高倉庫管理和操作流程效率,解決存貨屬性評估難、監管難、數據難、確權難、處置難、標準難等痛點。
有色系統首創將倉庫生產系統中運營與作業數據以自動交互方式按日傳輸頻率接入至交易所有色數倉。項目圍繞加強對指定交割倉庫在庫商品全生命周期的數據追蹤,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構建針對有色倉儲管理方面統一的數據與接口標準規范、配套搭建可供外部實體企業訪問與查詢的數據應用平臺等。
截至目前,有色系統項目已完成數據接收、數據處理、業務預警、系統可視化等項目建設,穩定接入并對22家倉庫企業共33家存放點的每日業務數據開展校驗,日均數據接收量近百萬條。同時,該項目發布《外部數據上傳上期所有色金屬數據系統標準說明》《上期所有色金屬數據系統主表及庫內作業類型編碼規則表》等一系列重要行業規范,以標準促建設,推動相關倉儲企業全面建立健全科學的倉儲管理系統,向目標存放點推廣100%使用手持式條碼掃描終端,助力行業參與方開發并落地項目4大服務接口的技術規范和6張主數據報表13個業務場景66個字段的標準報文格式。自2024年10月起,有色金屬數據系統已正式向部分受邀試用客戶開放,市場反饋良好。
系統作用
經過2年多的試點建設與優化完善,自2025年3月27日起,上期所向全市場開放有色金屬數據系統,為貨主提供其在上期所有色金屬指定交割倉庫中有色金屬品種(銅、鋁、鋅、鉛、鎳、錫)在庫庫存貨物相關數據的查詢服務。作為國內首個基于行業標準編碼構建的期貨交割倉庫數據查詢平臺,以25位商品編碼為核心數據要素的有色系統,是行業數據統一化、標準化的重要實施路徑,是解決大宗商品融資問題和交割風險的有效抓手,標志著上期所在倉儲監管領域邁入智能化、數字化新階段。
第一,聚焦市場痛點,樹立行業規范。構建針對有色倉儲管理方面統一的數據與接口標準規范,以自動識別技術為基礎,行業統一編碼為抓手,整合并規范倉庫管理系統(WMS)中的有色金屬業務數據,編制并發布一套全新的、具有上期所有色品種特色的關鍵數據項標準。通過對持續的高質量倉儲數據供給能力設立行業基準,系統可精準追蹤至在庫單捆貨物最小庫存單元的數據流向,確保倉庫內貨物的真實性、透明性、唯一性及可溯源性,為統一交割倉庫高效規范的標準化業務模式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數據驅動風控,創新監管模式。平臺開放查詢將有助于加速推進數據要素加乘作用發揮。依托項目構建的長效、規范的數據上報機制,建立與之匹配的數據應用系統,在嚴格控制數據訪問與使用的前提下,支持貨主(系統注冊用戶)通過訪問特定時點(最新數據日期與1年內歷史日期),查詢歸屬在其名下的貨物在倉庫端的基本情況和貨權信息。相關貨主的反饋數據將進一步賦能交易所的市場監控與風險防范水平。
第三,開放數據共享,賦能行業轉型。積極引導行業機構數字化轉型,以數據服務國家產業戰略發展,全面賦能期貨聯動監管,使資本市場監管更加智慧、高效與精準。有色系統項目的建設進一步提升行業核心參與主體的數字化改革與數據應用水平,促進行業數字生態健康發展。
數字技術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組成。有色系統的建立,將有效填補長久以來有色交割倉庫與實體經濟參與者之間存在貨物信息不對稱的數據空白。同時,也是上期所從戰略高度重視并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發揮數據標準引領和規范作用,攻破重點領域監管難題,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期貨監管模式創新的重要實踐。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