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區域中心城市夢想
2008年10月06日 9:9 5577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據瀟湘晨報10月1日消息 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機遇稍縱即逝,湖南承接產業轉移時不我待。
9月25日,郴州市委書記葛洪元在接受“解放思想在湖南”采訪團集中采訪時表示,“要抓住機遇,努力把郴州建成長株潭與珠三角兩大城市群之間的區域中心城市和湖南新的經濟增長極。”
承接產業轉移,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郴州處于這樣一個區位:向北看,長株潭城市群借“兩型社會”建設機遇,輻射帶動力不斷增強;向南看,珠三角城市群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之一,是相對成熟的經濟體,已形成較強的帶動能力。
這樣的區位優勢,再加上即將成型的“六縱”(京廣線、武廣客運專線、京珠高速加復線、岳汝高速、107國道)、“二橫”(廈蓉高速、郴資桂嘉高等級公路),對郴州實施對接珠三角、積極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城市發展規律和城市斷裂點(兩個城市之間吸引力的分界點)理論,每隔200-300公里必然要有一個規模城市的支撐。經濟學家研究認為,300公里范圍內必將崛起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而郴州距離長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皆為300余公里。”面對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葛洪元指出:“郴州重點抓承接產業轉移,努力在長株潭與珠三角兩大城市群交匯的湘南地區,將郴州打造成區域中心城市和湖南新的經濟增長極。”
目前,郴州已引進臺達電子(臺資)、郴豐鞋業(臺資)等一批企業入駐,新興的產業園正在崛起。
讓企業落地,不能靠宣傳品
前不久,香港一些企業組團來郴州考察,在雙方交換意見時,郴州一方發現一些具體的規則與香港存在較大差距,難以對接。因此,葛洪元強調,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必須要實現與其經濟規則的對接。
葛洪元指出:“我們講解放思想,講了很多,但要真正落在實處、落在具體政策操作方面。”葛洪元提出,郴州不僅要不斷完善交通物流、電力供應、人力資源等“硬件設施”,也要在保障社會治安穩定、相關制度安排的透明度與連續性、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務等“軟件設施”上進行改進。
“要讓那些發達地區的企業落地,不是靠你印發的宣傳品啊!”葛洪元深有體會地說,“不論在長沙還是在郴州,招商引資其實是不容易的。對于外來投資者來說,他們一開始對當地情況是一頭霧水。很多國際企業來考察,都是不打招呼自己來,通過他們自身的調查機構到當地的一些企業去調查,而不是直接找相關政府部門去了解。比如看你當地的工資價格水平,就不是到當地的勞動局去查看發布的工資標準。通過這種實際考察,他們會形成一個詳細的評估方案。所以我們印發的招商說明手冊,往往都派不上用場。”
發揮自身優勢“又好又快”發展
郴州有著較強的資源優勢,境內鎢、鉬、鉍儲量均居全國第一,錫、鋅、微晶石墨和螢石儲量較大,素有“有色金屬之鄉”之稱。
葛洪元結合郴州實際指出,郴州在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郴州資源性經濟占經濟總量的65%。過去由于資源開發的無序性,深加工能力不足,礦山企業多、小、散、亂,不僅制約了郴州礦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直接制約了郴州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強勢。
葛洪元強調,“過去,我們單純地追求經濟增長的速度,片面性很強。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發展,‘好’字優先。就郴州目前的發展來看,首先必須有較快的發展速度,否則會繼續拉大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好’字,不節約利用資源,只圖一時的‘快’,那么郴州的發展將不可持續。”
目前,郴州市礦產資源整頓整合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已關閉煤炭、石墨、有色金屬礦山396座,壓減量占原有礦山總數的近一半。10個重點礦區整合任務基本完成,采礦權總數壓減到95個。通過資源的整頓整合,礦山企業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形成了一批大型礦山企業和企業集團,同時一批縣級礦產品深加工集聚區也迅速發展起來。
責任編輯:kitt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