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冶集團:科技創新繪就“綠冶”新圖景
2025年05月15日 10:16 228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銅鎳鉛鋅 作者: 黎繼志
生產廠區
在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株冶集團”),夏日的晨光漫過山巒,為整齊的廠房和設備鍍上一層金輝;湛藍的天空下,高爐聳立如巨人,吞吐著熾熱的氣息,卻不見煙氣彌漫;清澈的蓄水池粼粼閃爍,與廠區的花草交相輝映。車間里,自動化機械臂正將熾熱的鋅錠輕巧翻轉,中央控制室內,數字大屏上跳動著實時環保數據:尾氣含二氧化硫濃度20mg/m3、廢水回用流量160m/h……彰顯著企業對綠色發展的堅守與實踐。
近年來,株冶集團踐行“雙碳”目標,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綠色冶煉的生動圖景。2024年,公司旗下核心子公司株冶有色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2025年,再次以行業領先的環保治理水平,成功獲評湖南省環境績效A級企業,成為湖南省首家實現冶煉行業環境績效A級“零的突破”的企業。
涅 :“三廢”治理的“化學革命”
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構建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我國“綠色工廠”領域首項國家標準《“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36132-2018)于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發布實施,綠色化發展水平逐漸成為企業的軟實力。作為傳統冶煉行業,通過工藝創新、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等手段,減少冶煉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固體廢物等污染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實現綠色發展升級的必然選擇。
株冶集團安全總監李云新介紹,為了強化三廢管控,公司以“鐵心、鐵腕、鐵律”構建全鏈條環保管控體系,將“三廢”合規管控和約束性指標納入年度目標責任書,并層層分解,責任到各層級各崗位,壓實管理責任。嚴格對照最新環保法規修訂完善19項管理制度,創新構建“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2024年,完成問題及隱患整改500余項,并實現100%閉環管理。
在污染治理方面,強化科技創新,實施精準管控策略。針對廢水問題,株冶集團聯合相關單位首創污酸廢水零排放系統,采用先進工藝,將重金屬與廢酸高效分離并全部轉化為可銷售產品。通過廢水分質處理回用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對初期雨水池實施液位智能監控,建立應急事故池“動態清零”機制,實現廢水100%循環回用。對于廢氣,株冶集團通過智能化工藝改造,引入數字化硫捕集系統精準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同時,針對汞污染難題,在汞渣處理線首創全封閉負壓車間,配套多級逆流脫汞洗滌塔,確保廢氣經深度凈化后達標排放。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均大大低于國家排放標準。在廢渣處置領域,2024年,突破汞渣資源化利用與鉈元素回收技術瓶頸難題,投資建成含汞危廢資源化示范線,持續推進鉈回收處理、鋅二次資源等先進工藝技術研究,自主研發鋅窯渣高值化專利技術,依托承擔的國家級固廢協同處置科研項目,年處理固廢資源40萬噸,實現危廢“變廢為寶”,形成環境治理水平提升與資源循環能力突破的雙向賦能格局。
株冶集團還同步推進數字化監管轉型,依托“數字化企業大腦”智能化監測平臺實現“三廢”數據的實時采集與動態分析,通過大數據建模持續優化生產工藝參數,推動環境管理模式實現從傳統人工防控向智能預警防控的質效躍升。通過系統性技術攻關與精細化運營,公司不僅“三廢”排放指標全面優于國標,更將環保投入轉化為經濟效益,年節約成本超千萬元,資源化產品創收超千萬元,為冶煉行業探索出一條“科技治污、變廢為寶”的綠色發展路徑。
節能:責任練就的“金色名片”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提出,綠色化發展水平正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雙碳”目標落實工作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株冶集團以“雙碳”目標為導向深化可持續發展實踐,明確降碳目標、優化能源結構、堅持過程控制節能降碳。2024年8月,參與完成國家標準《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第44部分:鋅冶煉企業》和行業標準《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鋅錠》的制定,積極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同時,開展鋅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研究,與供應商、合作伙伴共同開展節能減排行動,率先完成行業熱鍍鋅鋁鎂錠和合金鋅錠碳足跡認證并得到行業高度認可,帶動產業鏈整體降碳進程。今年4月,公司成為湖南省能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將為有色行業“雙碳”標準制定貢獻更多株冶力量。
株冶集團依托科技創新賦能,不斷推進管理節能、設備節能及工藝節能。開展煙氣余熱回收,年回收余熱306萬吉焦。合作或自建實施磷酸鐵鋰電池儲能、屋頂分布式光伏、鋅錠爐供電方式改造等一系列節能降碳項目,年節省用電量120萬千瓦時以上。公司轉移轉型建設的30萬噸鋅冶煉項目投產至今,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較鋅冶煉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先進值降低20%,一直領跑鋅冶煉行業;總能耗從投產以來,逐年下降,通過實施“2022—2024年節能降碳三年行動”,2024年較2021年降低8.24%。
近年來,株冶集團先后獲得湖南省綜合績效優秀產業項目、工業和信息化部“能效領跑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年度綠色發展領軍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湖南省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湖南省工業碳減排標桿企業等榮譽稱號。公司節能降碳先進案例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推介,并在央視網展播。公司加速向世界級綠色金屬材料綜合服務商轉型,形成低碳認證、技術攻堅與生態承諾相協同的綠色發展范式。
株冶集團生產制度中心主任周正華介紹,目前,株冶集團正在進行電力儲能項目建設,研究制訂揮發窯低溫余熱利用方案等,將通過持續科技創新為生產提質增效,同時,強化過程精細管控,進一步降低煤焦單耗,輔材消耗,增強綜合回收能力,持續壓降完全成本,不斷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筑基:“三無工廠”的極限挑戰
企業綠色發展之路不僅在于生產工藝,也在于生產環境。在人們傳統意識中,冶煉企業要實現“無泄漏、無異味、無銹跡”無疑是挑戰極限。然而,為了不斷改善員工的勞動工作環境,抓好這最大的民生工程,切實為員工辦實事,公司2024年三季度提出創建無泄漏、無異味、無銹跡“三無工廠”。
“三無工廠”的本質是轉變傳統的生產組織理念,提高工作質量標準,核心理念是頂層設計、源頭治理、專項行動和日常維護。公司制訂了創建“三無工廠”整體方案,設置專項費用,各生產單位制訂“三無工廠”重點工作計劃,完善推進機制,壓實各級責任,激勵全員創新,全面參與,并按照“頂層設計、源頭治理、專項行動、日常維護”統籌推進。安全環保部每月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對各單位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評比,并進行考核和獎勵。生產技術部、信息裝備部針對現場發現的問題制訂措施、推進整改并嚴格驗收。
近年來,株冶集團通過實施“濕法高階氧化脫硝”“礦倉封閉貯存”等30余項源頭技術改造工程,推動外排污染物實現100%達標,為“無泄漏、無異味、無銹跡”夯實了基礎。今年以來,各單位按照“火法區域不積塵、濕法區域不積液”的目標,扎實推進源頭治理。通過持續刷新完善崗位交接班和區域衛生標準,加強內部檢查考核,聚力專項行動等,鞏固治理成果,廠區現狀明顯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我們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激發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株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朗明表示:“要以含綠量提升含金量,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對營收利稅的貢獻率,為行業領域綠色轉型樹立標桿典范。”株冶集團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綠色發展的實踐,彰顯了國有企業推動生態文明發展的堅定決心,也為行業綠色發展提供了良好示范。
新時代,新征程,株冶集團將以綠色智造為筆墨,繼續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答卷。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