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步丈量責任 以匠心澆筑夢想——記湖南省勞動模范、五礦二十三冶三分公司項目經理趙晨康
2025年05月15日 11:17 168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先鋒人物 作者: 王菊芳
位于長沙望城區的車用鋰電池擴產項目,是湖南省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的省屬重點項目,也是中國五礦集團在湘重點投資項目。
該項目經理趙晨康,頭戴一頂斑駁的安全帽,黑框眼鏡后的雙眼透著專注與沉穩。2012年,大學畢業的趙晨康進入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從一名施工員起步,扎根項目一線13年,成長為明星項目經理,被評為2025年湖南省勞動模范。
爭創一流 矢志不渝
2020年,初任車用鋰電池擴產項目經理的趙晨康正面對著一場硬仗——團隊組建、施工進度、人員進場和材料組織……前期籌備工作千頭萬緒,爭創“魯班獎”的目標讓他壓力倍增。
2021年春節,趙晨康帶著500多名建設者在零下5度的寒夜里搶工。探照燈下,他和技術員、測量員扛著測量儀在即將澆筑的樓板上來回巡查,確保混凝土強度達標。17天后,當27000平方米的一號廠房樓板順利完成,其他單體進度達成率均超過100%時,他的嗓子已經嘶啞得說不出話。
從項目場平、強夯、樁基工程到主體封頂,用時不到5個月,該項目整體累計產值突破2.2億元,交出了“早投產就是搶市場”的優異答卷。
在沖刺“魯班獎”的關鍵階段,該項目施工員發現暖通風管的固定支架距離為15米,比項目設計要求的距離寬了5米。趙晨康提出必須拆卸重裝,帶著團隊連夜整改,增加固定支架,確保安裝準確性。
趙晨康每天堅守現場,反復觀察、測量、收集各類數據,并定期組織團隊復盤。工人、質檢員、施工員自檢,合格后再報監理單位,幾批檢查下來,任何質量缺陷都無處遁形。這種嚴謹,為項目獲得“魯班獎”奠定了堅實基礎。
守正創新 技術突圍
走進該項目廠房,43.1萬米管線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光澤。這些整齊排列的管道,曾讓趙晨康在圖紙前熬過好幾個日夜。
趙晨康組織團隊反復探討、查找資料,決定用BIM技術造個“數字孿生”。他帶領團隊用時1個月,把20多種復雜管線的三維模型拆解成452個施工節點,并將施工所需的設備模型添加到族參數,便于后期設備連接管及配件的統計及預制加工,為建設單位精準定制設備族375個;將各類三維模型成果融入交底視頻、VR中,各班組間的協作效率大大提升。
從技術員到技術主管、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趙晨康堅信:“技術是立身之本,創新才是發展之道。”2020年,他牽頭創建趙晨康勞模創新工作室,截至目前,輸出創新技術成果68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7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國家級QC成果6項、省部級QC成果5項、省部級工法11項。2023年,該工作室獲“湖南省直單位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授牌。
趙晨康帶頭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運用智慧建造等平臺強化對項目的管控,積極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實施,在大幅提高項目建設效率的同時,增創效益近百萬元。據統計,趙晨康所在項目的自主創新成果實踐轉化率超90%。
人才培育 薪火相傳
剛入職時,趙晨康踏入寧夏戈壁灘,在風沙肆虐的工地上,師傅手把手教他放線、驗筋、看圖紙,多次叮囑他:“技術要精,更要傳下去。”這句話,趙晨康默默記在了心里。
6年后,他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帶著第一個徒弟泡在現場,從鋼筋綁扎的間距控制到施工方案的措辭修改,事無巨細,手把手地教。
趙晨康深知,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也比不上一支優秀的團隊。2020年至今,他帶領的團隊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12人考取一級建造師,9人晉升高級工程師,3人成為BIM工程師,所在項目成為湘江新區在建項目中在崗一建、高工履職占比最高的標桿工程。更值得一提的是,從這里走出了5名項目經理、20余名項目班子成員。
榮譽加身,初心如磐。趙晨康用腳步丈量責任,以匠心澆筑夢想。而今,他依然奔赴一線,身后是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前方是永不熄滅的奮斗之光。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