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火智變 綠煉未來——銅陵有色金隆銅業公司以“技術+管理”雙輪驅動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07月15日 13:58 167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科技創新 作者: 夏富青 王慧玉 章慶
金隆銅業公司廠區
在長江之濱的安徽省銅陵市,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金隆銅業公司廠區內,閃速爐內跳動的爐火與智慧管控中心電子屏跳動的數據共同奏響工業發展的強勁脈搏。從年產10萬噸到45萬噸陰極銅的跨越,從銅冶煉到多金屬回收的轉型,這座投產28年的老牌銅企,何以在行業技術更迭中勇立潮頭?答案藏在53項技術經濟指標有19項創歷史最優的成績單里,藏在尾渣含銅量從0.23%降至0.16%的曲線中,更藏在“挑戰不可能”的金隆精神里。
技術突圍
破譯“吃粗糧產精品”冶煉密碼
走進該公司熔煉車間,灼熱的氣浪撲面而來,爐膛內如巖漿涌動,閃速爐吞吐著原料,火紅滾燙的銅水,經全自動澆鑄形成規整的陽極銅板。“以前,處理高硫低銅礦是行業難題;現在,通過系統優化,我們實現了‘吃粗糧產精品’。”該公司經理高大銀介紹。面對高硫低銅的原料困局,該公司以創新創造破局,對閃速爐、豎爐等核心設備實施128項參數調整,創新熔煉、精煉、渣選工序協同調控機制。數據顯示,2023年,該公司閃速爐作業率達99.16%,超預算0.66%,豎爐保溫爐燒嘴富氧改造(在燒嘴里注入更高濃度的氧氣,做到短時間內燃燒充分)后,天然氣單耗大幅下降。
在國務院《“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指引下,該公司構建起全流程節能體系:智能廢水調度系統實現水循環利用率98%,新水單耗下降12%;硫酸低溫余熱回收利用項目(HRS),低溫余熱發電年突破2000萬千瓦時;渣選工序通過優化磨礦細度,尾渣含銅量降至0.16%。“從0.23%到0.16%,比例每下降0.01,預計能增加數百萬元收益。”高大銀用數字印證技術創新的經濟價值。
數智賦能
安全防控裝上“智慧眼”
“動力循環水低配室溫度異常,請處理。動力循環水低配室……”急促而尖銳的警報聲驟然劃破智慧消防監控中心的平靜,智慧消防系統啟動應急響應。從發現異常到解除警報,整個處置過程不到一分鐘。“現在。設備安全指數一目了然,生產管理從事后搶險轉向了事前防控。”該公司安全總監錢建成感觸頗深。
這種智能化轉型已滲透每個環節。MES平臺上,對設備管理、金屬平衡分析等30余個智能系統的挖掘使用、實時聯動,設備故障次數同比下降26.4%,計劃外維修指令書減少55.5%;在原料倉庫,智能配料系統根據3個月到貨計劃生成最優方案,保障閃速爐安全運行;車間里,紅外熱成像儀化身“設備醫生”,精準捕捉隱患點。2023年,該公司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工廠典型案例》。
管理革新
激活“顯微鏡式”精益基因
“‘挑戰不可能’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每一位員工的信念之中,讓全員緊緊擰成了一股繩。”該公司黨委書記謝劍才的感慨折射出該公司員工對效益的極致追求。該公司將對標國際一流細化到工序、崗位,持續深入開展對標國際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建立“日跟蹤、周分析、月考核”機制,與責任部門績效考核相掛鉤,定期對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根據市場行情調整生產,當硫酸行情高漲時,會提升高硫礦加工量,力爭效益最大化。”謝劍才介紹。
這種精益管理在跨部門協同中迸發能量。技術、安環、生產部門組建聯合專班,保證廠區二氧化硫排放達標,優于國家環保標準;商務財務與生產聯動,動態跟蹤中間在制品庫存情況,讓各部門間實現數據共享。
在長江經濟帶“無廢城市”建設的背景下,該公司構建起多金屬協同回收體系,開展銅冶煉體系固廢中有價金屬回收的技術研究與攻關,在提高銅金銀等主元素的綜合回收率的同時,實現鉍、碲、錸等雜質元素的資源化。3年來,該公司固危廢年處置量減少3137噸,二氧化硫排放降低900噸,累計創效2.7億元。“我們做到了對鉛、鉍、碲、錸等13種元素的有價值回收,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固危廢的減量化、資源化。”該公司技術總監王海榮介紹。
生態筑基
打造產學研融通創新鏈
爐火傳承、生生不息。該公司廠房內,青年技術員正在調試檢測設備;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內,創新工作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該公司153名技術骨干中,9名教授級高工、20名高級工程師組成了創新工作團,形成老中青三代創新梯隊,通過內部培訓、外部研修、導師帶徒等方式,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產學研平臺方面,該公司與山東大學、濟南大學、南京化工研究院等高校研究院合作的12個在研項目持續推進,2024年,該公司新簽7項產學研合作合同,聚焦硫酸延伸產品開發等前沿領域。
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該公司將“三快一強”(加快提能升質、節能降碳、數字智能,加強綜合回收)納入“十五五”規劃,明確“綠色冶煉、銅業一流”目標。當前,該公司30余個智能系統正深度整合,錫、銻、硒等金屬回收技術進入中試,銅冶煉綜合能耗邁向“行業領跑者”標準。
站在該公司展示館內,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牌與多項專利證書赫然在目,訴說著從“跟跑”到“領跑”的創新征程。當爐火與智慧系統的藍光交相輝映,當技術員的汗水與創新榜單的數字彼此印證,當“挑戰不可能”成為全員信念,當綠色冶煉融入城市血脈,該公司正以全方位的國企擔當,在長江經濟帶的壯闊畫卷上,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工業篇章。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