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恒邦:技術創新為基 期貨護航致遠
2025年07月17日 14:21 2307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有色市場 作者: 恒文
山東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88年,經過30余年的創新發展,已成長為我國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的標桿企業。2008年5月,該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19年,成為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開啟發展新篇章。
多年來,該公司始終堅持走有先進技術支撐的生產經營之路。作為國內綜合配套最為完備的專業化貴金屬及有色金屬冶煉企業之一,該公司已建立起集“探礦、采礦、選礦、冶煉、精煉、深加工”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體系,并在高純硒、高純碲,以及硫系玻璃等高純金屬新材料領域加速布局。目前,該公司主導產品年生產能力為黃金98噸、白銀1200噸、電解銅25萬噸、電解鉛10萬噸、硫酸130萬噸,同時生產銻白、鉍錠、碲錠、二氧化硒、金屬砷、鉑、鈀、高純砷等稀貴金屬和高純金屬。
以期貨標準引領技術革新
打造優質交割品牌
期貨市場的高標準要求,成為該公司持續提升冶煉技術的重要驅動力。為滿足上海期貨交易所等期貨市場對交割品嚴格的品質要求,該公司不斷優化生產工藝,推動技術創新,研發的第五代火法無氰冶金工藝徹底解決了傳統氰化提金工藝的環境污染問題,該工藝采用“造锍捕金+高鉛提金”技術路線,實現了銅、鉛、鋅等多金屬的協同回收,開創性構建起了以“資源綜合回收”和“危廢協同利用”為兩翼的火法無氰冶金體系。這項技術不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更被列入山東省“十四五”黃金產業重點推廣項目。
在期貨市場的倒逼機制下,以交易所交割標準為基準,該公司建立起了動態質量監控體系,不斷完善產品質量。“Humon”牌銀錠、金錠、電解銅和鉛錠相繼成為上海期貨交易所認證的交割品牌,這不僅提升了公司的市場信譽,更增強了產品在現貨和期貨市場的流動性。通過參與期貨交割,該公司產品的市場認可度顯著提高,品牌溢價能力得到增強,為開拓高端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恒邦模式”
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自2005年開展期貨業務以來,該公司經過近20年的實踐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恒邦模式”套期保值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和完善。該模式的核心在于“期現一體化”管理,通過建立期貨與現貨部門的協同機制,實現套保策略與生產經營相匹配。該公司設立了專業化的期貨部及風險管理委員會,制訂了嚴格的套保管理制度,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有色金屬行業具有價格波動劇烈的特點,“恒邦模式”下,該公司實時跟蹤市場變化,通過科學的套期保值決策機制靈活運用期貨工具。例如,根據市場行情動態調整套保比例,無論是金屬價格上漲還是下跌,該公司都能通過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整體調節,既有效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又保留合理的利潤空間,同時在嚴格的管理制度下避免了過度投機。這種靈活的風險管理方式,使該公司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始終保持競爭優勢,守護利潤安全,保障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冶煉技術托舉
交割品牌戰略賦能企業升級
該公司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構建了以先進冶煉技術為支撐的交割品牌戰略體系,帶來了一系列效益和便利:提升了品牌價值和市場認可度,帶來品牌溢價效應;突破傳統現貨市場的局限,實現銷售渠道的多元化布局;注冊倉單質押帶來融資便利;可交割屬性能更靈活地利用期貨市場實施套保策略。這一戰略的核心在于將技術創新與金融工具深度融合,帶動該公司從傳統冶煉企業向現代化產業服務商的轉型升級。
當前,該公司正將這一成功模式向國際市場拓展,計劃在2025年完成LME鉛交割品牌注冊,這將進一步促進公司的轉型升級,同時,響應國家戰略資源安全需求,強化國內鉛在國際市場的定價中心地位。
展望未來,該公司將繼續深化“技術創新+期貨工具”的發展模式。一方面,該公司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重點突破高純金屬材料制備、稀散金屬高效回收等關鍵技術,進一步提升冶煉工藝水平;另一方面,將不斷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探索運用期權、互換等創新金融工具,構建更加立體的價格風險防護網。同時,隨著我國期貨市場的持續發展和完善,該公司也將進一步發揮產融服務基地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推動更多產業資本合理運用期貨工具,提升行業整體風險管理水平,朝著高質量實現“千億恒邦”的宏偉目標奮進。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