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稀土高新區:磁材領航 稀土產業蓄勢騰飛
2025年07月21日 10:59 228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稀有稀土 作者: 賈婷婷
近日,隨著首批釹鐵硼產品的成功下線,備受矚目的內蒙古包頭市金龍稀土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首期5000噸稀土永磁材料項目正式投產。
走進首條高性能釹鐵硼磁性材料生產線,高速運轉的設備轟鳴作響,智能化機械臂精準抓取物料,工人們全神貫注地緊盯設備顯示屏上的數據,嚴格把控每一個生產環節。
該項目依托廈門鎢業強大的研發實力,效率、成本、能耗、環保等核心指標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自主研發制混一體設備、易成型磁粉技術、無氧工藝、一次成型技術、模具技術、快速脫氣6項核心技術,可有效提升產品性能,降低成本,進一步滿足市場對高性能、小型化產品的需求。
緊隨其后,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稀土永磁材料一體化應用項目開工。該項目計劃投資6.5億元,分兩期建設,并將新建一條智能無人生產線,主要生產應用于高端驅動電機、微特電機和關節電機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燒結多級輻射環、粘接釹鐵硼器件(注塑和模壓器件)等,整體實現MES管控。
包頭市全力打造“兩個稀土基地”兩年來,廈門鎢業、英思特等上市企業紛紛搶灘布局,形成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目前,包頭稀土高新區已匯聚稀土永磁、儲氫、催化、拋光等全產業鏈企業超百家,全國排名前十的稀土磁材頭部企業已有8戶建有生產基地或直接投資,金力永磁、安泰北方等全國綜合實力前十強磁材企業產能持續釋放,磁材產能達到15.9萬噸,全國磁材產能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
稀土磁性材料是包頭稀土產業發展的“長板”和“重頭戲”,如何一如既往發揮磁材優勢,鞏固其國內領先地位,進一步增強世界影響力?
近兩年來,包頭稀土高新區牢牢抓住建設“兩個稀土基地”的重大機遇,主動服務融入全市“3+5+N”重點產業集群,持之以恒揚優勢、提能級、補短板,努力打造包頭市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窗口”和工業立市的“排頭兵”。
以項目之筆點睛磁材產業發展,包頭稀土高新區積極推動韻升科技年產1.5萬噸磁材、日本相模年產3000噸磁材等21個磁材項目建設。緊盯企業再擴產的需求窗口,策劃實施總投資94.72億元的重大項目19個,目前,英思特、江馨微電機等9個項目已開工,金力永磁和天和磁材2個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加快推進磁材類企業招商布局,北方磁材5萬噸稀土永磁合金材料項目、寧波守正3000噸稀土永磁材料項目、上海益毅磁通電驅系統智能制造基地一期3個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加快推進匯川技術、盤轂動力、蘇州英磁等重點項目開工,爭取年內竣工31個,以最快速度全面建成永磁電機產業園廠房,把企業招滿、產線布滿、機器開滿,為建設“兩個稀土基地”形成穩固的增量支撐。
依托龍頭項目落地,包頭稀土高新區同步推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轉型,不斷向下游產業鏈延伸。該區依托現有“一國重、兩院、四中心”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建立了完備的稀土領域技術創新體系,涵蓋研發、測試、評價、情報分析、標準制定、中試實驗、成果轉化各個環節,截至目前,已擁有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院士工作站等各類稀土領域創新平臺109家,近3年累計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62項,今年一季度,認定技術合同65份,占全市的44%,技術合同成交額1.56億元,占包頭市的49%。
科技引領能力愈發凸顯,該區與國家部委、稀土行業協會、大院大所、大學大廠共建創新生態,共同加快儲氫材料、吸附劑、催化劑、稀土特鋼等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在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稀土點位首批14個標志性工程中,包頭稀土高新區入選13個,占比93%;北方稀土獲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全國首批“質量強國建設領軍企業”;安泰北方“智能人形機器人伺服電機”填補國內空白;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閃速燒結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內首臺套彩色墨水屏、全球首臺船用分半抱軸式永磁發電機、全國首臺套固態儲氫系統裝置等多項前瞻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變革型高性能釤鈷永磁材料、稀土光源智慧照明、高性能鈰基聚氨酯拋光片等一批前沿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加快推進,稀土產業技術創新水平持續領跑全國“第一方陣”。
今年,包頭稀土高新區承擔包頭市重點稀土產業項目27個,占比58.7%。一季度,稀土產業實現產值124.59億元,同比增長21%。當前,包頭稀土高新區正以磁材產業為強勁引擎,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賽道上加速奔跑。從技術突破到成果轉化,從龍頭引領到集群共振,這片承載著“稀土強國”使命的熱土,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創新的思維、更扎實的舉措,全力書寫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