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追“技”三十年 毫厘之間奪桂冠—— 記“陜西省機械冶金建材系統技術狀元”周學忠
2025年08月18日 11:49 132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科技創新 作者: 于曉寧
傍晚,西北有色地礦集團權屬西北資源鉛硐山礦業公司(以下簡稱“鉛硐山礦業公司”)采礦廠退去了白天的喧囂,在維修車間一角的燈光下,仍有一個身影在忙碌。他時而從容翻動圖紙核對數字,時而快速揮舞銼刀修整配件,他就是被工友們譽為“鉗工牛人”,代表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參加第四屆“陜有色杯”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榮獲“陜西省機械冶金建材系統技術狀元”稱號的周學忠。
“哪有什么天生‘牛人’?取勝常在毫厘間。”談及“鉗工牛人”這個稱號,周學忠憨厚一笑:“我父親當了一輩子的維修工。我受到他的影響,干這一行快30年了。”
三十年磨一劍,從青春年少到鬢角泛白,周學忠在鉗工崗位上深度參與各個重要項目,攻克了無數個技術難關,贏得了廣泛的贊譽,用行動詮釋著“匠心”的執著追求。
苦心學技懷“匠心”
“在比中學、在比中干”是周學忠精進的法寶。
1996年,從陜西有色金屬技工學校畢業的周學忠被分配到機修廠成為一名維修工。面對陌生的設備維修、安裝、調試,初出茅廬的他沒有退縮。白天,他泡在車間里鉆研設備性能;夜晚,研讀《機械制圖》《高級鉗工實用技術》等教材,消化師傅們傳授的操作要領。汗水澆灌結碩果,2010年,他成功獲取了高級鉗工技師資格證書。
此次能代表鉛硐山礦業公司出戰“陜有色杯”,周學忠倍感珍惜。他表示:“公司十分重視技術工人培養,‘師帶徒’、‘揭榜掛帥’、‘五小革新’和崗位練兵等舉措為我們提供了廣闊舞臺,激勵我們不斷磨煉技藝、提升自我。”
奮力克難鍛“匠功”
學以致用,方顯價值。周學忠憑借獨當一面的高超技藝不斷刷新職業成長軌跡。
1999年,入職僅3年的周學忠主動請纓,承擔井下首次安裝放礦機的工作。井下空間狹小,對鉗工打磨安裝和設備調試能力是極大的考驗。周學忠回憶道:“溜井滴水順著安全帽流下,汗水和著井水,刺得眼睛生疼。經過36小時,終于調試成功,出井時,皮膚都被泡皺了。”這次的成功,充分檢驗了他3年的學習成果。
2001年,憑借過硬技術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周學忠成為鉛硐山礦業公司當時最年輕的鉗工班長。因表現突出,2006年,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不久,他便迎來一場硬仗——選礦一分廠鋅濃縮池爬架老化頻繁出現故障,急需更換爬架和電耙子。周學忠立即帶領7名維修工投入工作。他帶頭跳入4.5米深的鋅濃縮池精確測量拆除舊件、安裝新裝置,進行繪圖、切割、打磨、組裝,每個環節都做到了精益求精。
周學忠介紹:“鉗工被譽為‘萬能工種’,要敢于打破工種界限。我帶出來的班組成員,個個都是 ‘多面手’。現在,我是一個有20年黨齡的老黨員,面對急難險重問題,沖鋒在前是我的責任。”他堅信,只有不懼怕困難,方能戰勝困難。
勇于創新守“匠情”
勇于攻堅、敢于革新是周學忠的工作常態。
2023年,鉛硐山礦業公司全尾砂膠結充填站調試遇阻。原設計每日需50立方米清水沖管道,遠超清水池的供應能力。周學忠領命負責技改。他經過嚴謹勘查、科學規劃,選定深錐內生產水作為新水源,巧妙地運用虹吸原理構建基礎引流架構,結合加壓技術克服輸送阻力,成功增設一支穩定、高效的水源線路。僅耗資1萬元,就大幅提升了廠內水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
“企業離不開創新。職工要善于發現問題,去研究、去攻關、去改變。”這是周學忠對創新的理解。
2025年7月9日,第四屆“陜有色杯”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鉗工競賽在鉛硐山礦業公司舉行。周學忠憑借高超的技能水平和強大的心理素質,在毫厘之爭中脫穎而出,勇奪鉗工組第一名,榮獲“陜西省機械冶金建材系統技術狀元”稱號。“一戰成名”的周學忠,用30年蓄積的實力,完美詮釋了勞動之美、工匠風采。
“擇一事,終一生。我將繼續腳踏實地,與工友并肩前行,為企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賽后,周學忠動情的話語,道出了一位扎根礦山三十載的老鉗工最質樸的初心與承諾。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