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2025年有色金屬先進冶金技術裝備與資源綜合利用研討會在滁州舉辦
2025年08月19日 13:20 1388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科技創新 作者: 邱熙然
會議現場
8月12日—13日,2025年有色金屬先進冶金技術裝備與資源綜合利用研討會在安徽省滁州市舉辦。
本次研討會以“科技賦能 高質發展”為主題,圍繞當前有色金屬先進冶金工藝技術進展、應用技術和裝備、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等內容進行了深度探討,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探索有效路徑。
北京安泰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稀散金屬分會副會長、鉑族分會副會長、金銀分會秘書長唐武軍,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委常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樊士璐,廣東先導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世彬出席會議并致辭。湖南方恒新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智龍,中南大學資源循環研究院副院長、教授于大偉,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環境工程研究設計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林星杰,漢中鋅業有限責任公司一級專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正民,湖南達諾智能集團首席執行官梁建軍,河南金利金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如意,國投金城冶金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南君芳等嘉賓出席會議。會議開幕式由安泰科鉛鋅事業部經理張志偉主持。
唐武軍在致辭中表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已轉向質量提升的新階段,行業增加值、收入、利潤在全國工業領域名列前茅,行業已突破多項“卡脖子”技術,超大型雙熔池煉銅成套技術、低品位礦綜合利用技術、紅土鎳礦濕法工藝等已達國際領先水平。與此同時,我國有色金屬工業仍然面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關鍵礦產資源保障仍是行業發展的首要問題;行業清潔生產水平參差不齊,綠色低碳發展仍任重道遠;高端產品供應不足,新興產業需要的關鍵新材料、關鍵裝備依賴進口。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措施,除了對資源戰略進行頂層設計外,還要持續推動有色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和關鍵裝備水平的提高,要提高原料適應能力、綠色低碳能力和資源高效利用水平。
朱世彬在致辭中介紹,受益于全球科技和能源產業鏈的重構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稀散金屬市場需求不斷增加。未來,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和回收提純稀散金屬資源,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行業需要共同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稀散金屬領域多年,不斷夯實“材料+系統解決方案”的“雙輪驅動”格局,持續完善紅外材料、紅外鏡頭、紅外探測器、紅外系統等全鏈條產品的供應體系建設,構建成本控制體系,在保證品質的同時,提升市場價格競爭力。近年來,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優化生產工藝的智能化水平,提升AI智能化應用技術和裝備水平,實現了經濟效益與智能環境效益的雙贏,也為行業的技術進步貢獻了力量。
樊士璐在致辭中介紹,“十四五”期間,滁州市瑯琊區堅決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進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發揮區位優勢與產業基礎優勢,著力培育壯大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他表示,技術創新是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綠色低碳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要深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向實際生產力轉化;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廣節能降碳技術與循環經濟模式,守護好綠水青山;要全面深化開放協同機制,匯聚合力共筑產業高地,打造安全、有韌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瑯琊區將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強化政策支持與要素保障,為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助力。
在主旨報告環節,于大偉以《有色金屬先進冶金工藝創新發展》為題,對有色金屬冶煉概況、未來發展方向、“金屬捕集”和“協同處理”工藝創新方法等內容進行了精彩的分享。他介紹,金屬捕集法作為高溫過程金屬富集分離的有效手段,可在金屬二次資源處理等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通過原料協同、過程協同,以及金屬一次資源和金屬二次資源的協同搭配,也可實現高效的金屬分離。
在專題報告環節,林星杰,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濤,梁建軍,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仝一喆,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冶金事業部副部長、正高級工程師張嶺,南君芳,河南金利金鉛集團有限公司鉛系統負責人田發輝,王正民等8位專家,分別以《有色金屬綠色低碳環保進展》《金屬電解行業的紅外數字化監測應用與發展》《有色金屬智慧冶煉工廠》《濕法煉鋅工藝流程優化與裝備大型化》《富氧側吹強化熔池熔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三熱連爐”造锍捕金技術處理復雜難處理金精礦應用實踐》《鉛鋅聯合冶煉綜合回收稀貴金屬》《濕法煉鋅渣高效綠色低碳綜合回收利用技術》為題作報告。張志偉、安泰科鉛鋅事業部副經理楊珺婷分別主持。
本次會議由北京安泰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廣東先導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特邀協辦,還得到湖南方恒新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先進光電子材料及系統產業創新研究院的支持。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科研院所及投融資機構代表100余人參會。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