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銅產融以自研數智平臺破局業務“信息孤島”
2025年08月28日 9:56 177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科技創新 作者: 楊瑩瑩 周盼卿
“以前每張訂單都得單獨制作提貨單,現在只需導入貨物明細,一鍵就能生成訂單與提單數據,收款和發貨數量實時關聯,效率提高了,發貨也更安全了。”一線業務人員真切感受到的,正是江西銅業集團產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銅產融”)綜合業務管理數智平臺上線后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在數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數智轉型已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這款由江銅產融自主研發的綜合業務管理數智平臺,不僅是產融積極融入“數字江銅”戰略的扎實舉措,更凝結了一支由科研人員和業務骨干組成的攻堅團隊的心血與智慧。
破局:現實痛點催生自我革新
資產盤點靠人工、項目管理靠表格、業務數據“孤島林立”、風險監控只能事后補救……在該平臺開發前的需求調研中,江西銅業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再生資源公司”)總結出的業務堵點,正是江銅產融多條業務線此前普遍面臨的困境。信息化建設的滯后,讓一線員工疲于低效重復勞動,也讓管理者難以實時、全面地掌握業務動態。
“我們曾經考慮過外購系統,但市場上的產品要么功能零散,要么難以適配,更別說支持我們跨板塊融合的特殊需求了。”該公司產融信息科技部負責人表示。他們曾算過一筆賬:采購多套第三方系統至少需要500萬元,且還不包括后續運維升級費用。
破局的唯一路徑,就是向內求索的“自我革新”。當外部解決方案難以匹配內生需求,自主研發便成為破開困局的利刃。
在江西銅業集團“1+9”十位一體管理模式深化推進的背景下,產融綜合業務管理數智平臺研發項目正式立項。
攻堅:技術與業務的雙向賦能
江銅產融綜合業務管理數智平臺的使命不僅是“業務上線”,更是要讓數據開口說話、讓管理智能決策。
圍繞產融特有的管理模式與業務需求,該數智平臺聚焦數據治理、智能服務與風險防控,致力于打造一個集項目管理、資產管理、監督管理、業務運營和風險控制于一體的綜合化管理樞紐。
想要實現這一目標,擺在研發團隊面前的是一系列的攻堅清單:構建統一信息基礎平臺、開發核心業務系統、搭建產融數據中臺、建設智能分析平臺,并落地大數據監控與可視化駕駛艙。他們清醒地認識到,成功的關鍵,在于技術與業務能否實現真正的深度融合與雙向驅動。
如何依據實際工作開展中的業務邏輯創建出既貼合操作場景又具備技術前瞻性的系統?答案藏在無數次業務需求溝通研討會的激烈辯論里,藏在該研發團隊帶著電腦蹲點業務一線的實地調研中。
該研發團隊深知,技術代碼必須緊跟業務節奏,每一個功能模塊的設計都要先回答“業務流程是否順暢”“管理需求是否滿足”“風險節點是否覆蓋”這3個核心問題。在50多次的業務需求調研與溝通需求反饋會中,業務端提出的每一個痛點,都轉化為技術攻堅的靶點;技術端突破的每一個瓶頸,又都成為業務模式升級的支點,在往復循環中實現技術與業務的同頻共振。
同心:跨部門協作的“攻堅密碼”
“平臺能成,靠的不是某個人的靈光一閃,而是產融上下擰成一股繩。”產融信息科技部負責人的這句話,道出了項目攻堅背后最動人的故事。
為助力再生資源公司業務重啟,該研發團隊與業務骨干并肩作戰,重新梳理由采購到銷售的全流程業務邏輯,將線下痛點轉化為技術攻堅的靶點。再生資源公司為保障研討場地,甚至推遲部分非緊急業務會議,組織中層干部與基層員工輪班參與研討,從倉庫管理流程到數據統計口徑,逐條打磨細節。
“有一次,我們討論再生資源現貨貿易系統,涉及國內貿易與國際貿易等不同業務類型的需求梳理,業務團隊前端與中臺人員都加入進來,大家各抒己見,互相啟發。”信息科技部負責人回憶,這樣的場景,在持續7個工作日的集中研討中時常上演。
跨部門的頭腦風暴成了常態,業務部門帶著痛點清單找技術組,信息技術組拿著方案草稿問業務端,僅現貨貿易系統訂單模塊就進行了7次需求修訂。這些點滴細節,匯成了項目推進中最堅實的力量。
新生:從“好用”到“賦能”的
價值躍遷
如今,江銅產融綜合業務管理數智平臺已上線運行,帶來的改變不止于“好用”的直觀提升,更在向“賦能”的深層價值躍遷。跨部門業務審批時間從3天壓縮至1天,資產盤點效率提升80%,風險預警響應速度提升……這些變化在業務場景中尤為顯著。
現貨貿易系統已實現產融內各現貨貿易部門的業務、審批、收付款全流程線上化:告別線下臺賬,自動完成付款認款,自動生成各類經營分析報表,實時抓取期貨數據,同時,開發了期現匹配、提前點價等功能,實現了期現每日敞口預警,也為江西銅業集團期貨監管系統提供了大量數據基礎。截至目前,該現貨貿易平臺中審批的采購合同1922個、銷售合同3390個、供應商955個;在風控三期需求中孵化出的金融市場業務系統,維護了43個管理人主體和145個債券主體以及348條回訪記錄……
江銅產融綜合業務管理數智平臺的落地,不僅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為產融開展綜合業務提供技術支持,而且打破了數據壁壘,推動該公司各部門及所屬單位從“單打獨斗”走向“協同共生”。通過可視化數據看板,管理者可實時掌握全板塊運營態勢,為決策提供精準依據。
“這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該研發團隊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深化智能化分析功能,讓平臺不僅“好用”,更能“預見”——比如通過歷史數據預測業務趨勢,為新業務拓展提供方向。
從手寫臺賬到智能平臺,從信息孤島到數據貫通,江銅產融綜合業務管理數智平臺的攻堅之路,既是“數字江銅”建設的生動實踐,更是江銅人用協作與創新書寫的轉型答卷。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