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代同頻 與行業共進 《中國有色金屬報》創刊4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
2025年08月29日 21:34 376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郭沛宇 李錚 葉倩
四秩風華,光彩有色。8月28日,《中國有色金屬報》創刊4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記協、中國行業報協會、行業企業、行業報社的有關領導,以及中國有色金屬報社的老領導、老同志歡聚一堂,展望新時代行業媒體的發展前景,共敘情誼,共話未來。座談會全面總結回顧了《中國有色金屬報》創刊40年發展歷程,展望了在新時代報社發展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明確了報社將以創刊40年為新的里程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正創新、砥礪奮進,在記錄偉大時代、服務國家戰略、推動行業進步的新征程中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原會長陳全訓、康義,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殷陸君,中國行業報協會會長張超文出席座談會并講話;中國有色金屬報社社長安仲生致歡迎詞。中國有色金屬報社黨支部書記、總編輯張湘斌主持座談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領導范順科、王健、段德炳、朱景兵,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董事關永昌,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董事王杰之,國務院國資委有色金屬離退休干部局黨委書記、副局長胡偉,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有色金屬機關服務中心副主任宮英豪,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焱,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覃荊文,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王衛東,中國有色工程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張合文,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副主任李璞,中國冶金報社副社長范鐵軍,中國化工報社黨委委員、副社長王勇,中國工業報社副社長兼執行總編輯周志懿,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副總編輯湯小俊出席會議。
葛紅林在講話中,首先向中國有色金屬報社全體同志表示熱烈的祝賀,向40年來為報社發展付出辛勤努力的老領導、老同志、老報人,以及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有色行業新聞宣傳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結合有色金屬行業發展,葛紅林全面系統總結回顧了報社作為行業主流權威媒體,在40年發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與貢獻,并指出了未來使命與發展方向。他說,《中國有色金屬報》從把牢正確導向、唱響時代強音,深入基層一線、積極傳遞行業聲音,展現媒體擔當、講好行業各界故事,服務國家戰略、拓展國際影響,深化融合轉型、構建融媒格局,拓展服務功能、助力行業發展等方面,與行業同呼吸、共命運,忠實記錄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從弱到強、從跟跑到領跑的偉大歷程,記錄了幾代有色金屬人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動人篇章。
葛紅林指出,40年來,該報社對行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展望未來,報社的使命依然光榮、責任依然重大,行業對報社工作寄予厚望。為此,他對該報社工作提出幾點希望:一是把牢政治方向,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始終堅持政治家辦報的原則,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二是樹立專業權威,提升影響力和感染力。媒體的核心在內容,生命力在于專業性、權威性、時效性。三是堅持融合創新,構建全媒體格局。要順應數字化、智能化趨勢,加快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步伐。四是堅持改革開放,提升服務行業水平。要有強烈的市場意識,切實提高服務水平。五是堅持人才強社,塑造一流員工隊伍。要大力實施人才強社戰略,加快培養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隊伍。
葛紅林表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將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中國有色金屬報社的建設與發展。希望該報社全體同志以創刊40周年為新的起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正創新、銳意進取,更好地講述有色故事、傳播有色聲音、展示有色形象,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高質量發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有色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陳全訓對《中國有色金屬報》40年來在國家與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始終堅守行業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給予肯定。他說,作為行業發展的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國有色金屬報》不僅是一份報紙,更是有色金屬行業的思想陣地、信息平臺和精神家園。他希望《中國有色金屬報》以創刊40周年為新的起點,繼續為行業立言、為發展鼓勁,進一步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康義高度肯定了《中國有色金屬報》40年來堅持正確導向,記錄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跨越,在傳播政策、推動創新、服務行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他希望該報堅守初心、勇擔使命,聚焦行業前沿,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講好有色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四化”轉型的故事,為加快建設有色金屬工業強國貢獻更大力量。他祝愿該報越辦越好,續寫輝煌新篇章。
殷陸君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中國有色金屬報》40年來扎根行業,在政策傳導、經驗傳播、凝聚共識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作為我國行業媒體的重要代表,這份報紙不僅見證了有色金屬工業的滄桑巨變,更在推動政策落地、傳播先進經驗、弘揚工匠精神、凝聚行業共識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新發展階段,他提出5點希望:一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提高行業引導能力;二是堅守專業定位彰顯行業特色,提升媒體競爭力和實力;三是深化媒體融合創新發展,提高傳播力和影響力;四是加強新聞隊伍建設,鍛造有色金屬傳播主力軍;五是強化智力支撐服務社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多作貢獻。期待中國有色金屬報社發揮行業媒體信息服務和聯系紐帶作用,成為政府決策的智囊團、企業發展的參謀部、產業升級的加油機、行業振興的助力器,凝聚行業、產業、企業合力,為民族復興、強國建設貢獻媒體智慧和新聞力量。
張超文充分肯定了《中國有色金屬報》40年來堅守辦報宗旨,忠實記錄并推動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由小到大、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歷程。面對新征程,他提出4點希望:一是堅持政治引領,把握正確方向;二是強化專業優勢,提升內容品質,打造智庫型媒體;三是深化媒體融合,創新傳播方式,擴大行業影響力;四是加強隊伍建設,培養復合型人才。他希望《中國有色金屬報》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繼續當好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記錄者、見證者、推動者,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的媒體力量。
安仲生在歡迎詞中,代表中國有色金屬報社向長期給予關心支持的領導、讀者、社會各界,以及為報社付出心血的前輩同仁致以衷心感謝與崇高敬意。他表示,40年,是一部見證歷史的壯麗畫卷,報社始終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同頻共振,既是行業發展的忠實記錄者,也是積極的參與者和推動者;40年,是一曲服務行業的忠誠贊歌,作為行業的喉舌與橋梁,報紙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宣傳國家政策、推動改革發展、推廣先進經驗、促進行業交流,并積極塑造行業文化,講好有色故事;40年,是一條守正創新的奮斗之路,面對媒體格局的深刻變化,報社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報社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從單一紙媒到融入協會、雜志,形成多元驅動,打造可持續發展之路。他表示,這一切成就,離不開上級領導、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和幾代報人的共同支持與奉獻。面向新時代,《中國有色金屬報》將堅持高舉旗幟、筑牢思想根基,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守好意識形態陣地,聚焦行業發展大局,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行業中心工作,提供更高質量、更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服務和決策參考;深化媒體融合,提升傳播效能;加強隊伍建設,弘揚職業精神,努力打造黨和人民信賴的媒體平臺,繼續書寫服務有色金屬工業強國建設的新篇章。
座談會上,關永昌、范鐵軍、中國有色金屬報社社長助理劉京青分別作為企業代表、行業報社代表、職工代表發言。
關永昌表示,40年以來,《中國有色金屬報》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撐。中鋁集團長期受益于報社的深度支持,雙方攜手強化媒企聯動,共同傳播行業強音、提升品牌影響力、服務國家戰略。未來,中鋁集團愿繼續與報社深化合作,共建行業輿論高地、共探融合傳播新路徑、共育專業人才,攜手推動有色金屬工業在“十五五”時期邁向新輝煌。
范鐵軍贊揚了《中國有色金屬報》作為行業權威媒體40年來的貢獻與影響力。他表示,中國冶金報社與中國有色金屬報社兩家報社同屬冶金領域,是血脈相連、休戚與共的兄弟伙伴,分別聚焦鋼鐵與有色金屬,共同支撐國家工業發展。面對新時期的挑戰與機遇,他倡議雙方繼續深化合作,攜手講好中國冶金故事,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劉京青在發言中,圍繞“熱愛、感恩、責任”3個關鍵詞,回顧了與報社共同成長的歷程。她講述了在20多年新聞工作中,因深入行業、記錄時代而產生的深厚熱愛,并感恩報社提供的平臺以及領導同事的支持幫助。她表示,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在于以筆為光,推動行業進步。她希望,年輕同事保持熱愛、持續學習、勇于創新,攜手共筑報社未來,繼續以新聞人的專業與熱忱記錄行業蓬勃發展。
座談會簡樸而隆重,整場座談會充分體現了各方關心中國有色金屬報社發展、寄予殷殷期望的真摯情懷,也為報社未來的創新與發展注入了更多信心和動力。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本部相關部室負責人,以及相關單位有關負責人,中國有色金屬報社部分老同志、全體員工參加座談會。
攝丨李錚 葉倩
責任編輯:孟慶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