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國際黃金產業發展大會暨黃金礦業技術大會在山東招遠舉行
2025年09月02日 10:26 1157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稀有稀土 作者: 劉京青
會議現場
8月28日,2025國際黃金產業發展大會暨黃金礦業技術大會在山東招遠舉行。
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洲,中國礦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程利偉,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海,山東招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王樂譯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世界黃金協會首席執行官泰達維,世界鉑金投資協會首席執行官特雷弗·雷蒙德,倫敦金銀市場協會CEO露絲·克羅韋爾視頻致辭。
周洲在致辭中指出,2024年,中國黃金產業在科技創新、綠色轉型、開放合作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答卷。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重構。在此背景下,黃金產業面臨著資源安全保障、技術創新突破、成本效率優化、社會責任履責等多重考驗。他表示,要攻堅核心技術,深度融入國家創新體系,聚焦深部地壓監測、無氰提金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大研發投入,依托礦山場景與院士專家團隊合作,在深井制冷、大型鑿巖裝備等前沿領域率先突破,培育發展新引擎,以創新引領黃金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深化產融協同,加快創新黃金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黃金租賃、套期保值等金融服務,滿足企業多元化發展需求;深度挖掘黃金文化投資價值,推動黃金珠寶設計創新,提升品牌影響力、競爭力、引領力;規范回購市場,完善流轉機制,促進黃金資源高效循環,激活發展新動能。要深化開放合作,在加強黃金企業協同聯動的同時,持續深化與國際黃金企業、機構在資源開發、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塑造新發展格局。
程利偉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消費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在全球黃金產業格局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新形勢下,中國黃金行業肩負著保障戰略資源供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大使命。中國黃金行業必須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強化產學研用協同攻關,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綠色發展等方面與黃金產業全鏈條深度融合,讓智慧礦山從個別變為普遍,讓深地資源成為可期的寶藏。
張曉海指出,“十四五”以來,山東省黃金行業堅決落實上級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搶抓機遇、真抓實干,主要指標增長顯著,整體呈現穩中有進、進中向優、優中提質的良好態勢,為山東省工業經濟穩定運行和全國黃金行業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山東黃金集團始終牢記產金報國初心使命,強化為國找礦責任擔當,用好改革創新“關鍵一招”,守牢守住安全發展一排底線,樹立責任國企良好形象。面向“十五五”,山東黃金集團將站上新起點、整裝再出發,全面提質效、努力創一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山東黃金集團愿意秉持優勢互補、雙向奔赴、彼此成就的原則,全面加強與相關方的務實合作,攜手開創共贏發展新局面。
王樂譯表示,作為中國黃金行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招金集團深刻把握黃金產業變革發展機遇,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全面開啟了國際化進程。展望“十五五”,招金集團將全面實施“資源國際化、品牌國際化、供應鏈國際化”三大戰略,力爭“十五五”末實現礦產金年產量50噸、金金屬資源儲量2000噸的發展目標。在資源國際化方面,聚焦黃金、有色兩條開發主線,持續加大海外優質項目并購與開發力度,不斷擴大海外招金資源版圖;在品牌國際化方面,深度踐行《負責任黃金開采原則》,塑造兼具社會責任與生態價值的中國黃金企業品牌形象;在供應鏈國際化方面,聚焦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安全保障,構建技術、產能、人才協同的全球運營網絡,筑牢全球資源配置與運營根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貴金屬產業生態體系。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以《中美博弈背景下黃金產業發展的挑戰與應對策略》為題作主旨演講,從全球視角剖析黃金產業在復雜國際格局下的發展路徑。大會開幕式還進行了招金銀樓“蝶囍東方”新品發布會與中國金都·國民黃金珠寶首飾超級美學工廠項目推介會。
此外,大會還舉行了簽約儀式。本次大會為期2天,由中國黃金協會主辦,世界黃金協會、世界鉑金投資協會、山東省黃金協會支持,煙臺市黃金珠寶協會、招遠市黃金協會、山東招金集團有限公司、山東中礦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大會圍繞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產業政策解讀及前沿技術,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等行業前沿技術進行交流,就宏觀經濟形勢、黃金等貴金屬市場進行深入分析,并共同探討如何通過金融創新賦能產業,推動黃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專家,中國黃金協會各副會長,各省(區、市)黃金管理局(公司、協會)主要負責人,國內外各大黃金生產、加工、零售企業、黃金交易市場、金融機構的高層代表等600余人參加會議。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