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偉大歷史勝利 凝聚正義和平力量】在731廢墟上崛起的中國“一鋁”:勿忘國恥砥礪奮進
2025年09月08日 11:4 1314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鋁 作者: 劉海付 吳士強
東輕大門口
東輕板帶廠熱軋卷智能倉儲物流正在運輸鋁卷
位于哈爾濱市平房區的中鋁集團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輕”),一場綠色革命正悄然發生:1956年安裝的萬噸水壓機依舊轟鳴,但身旁多了位“鄰居”——世界首臺MW級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裝置。
銀色長方柱體內,超導線圈讓鋁錠在10分鐘內升溫至500攝氏度,而傳統工頻爐需要用9個小時。據東輕特材主管工程師袁清泉介紹,更讓人驚喜的是能耗賬單:用電單耗降53%,一年少用電40萬千瓦時。
這家有著“祖國的銀色支柱”稱號的老牌國企,正在新征途上取得新突破,煥發新生機。
一家供全國、全國靠一家
1952年,中央作出決定:在哈爾濱南部侵華日軍第731部隊遺址廢墟上,建設代號“101”的新中國第一個鋁鎂合金加工企業(東輕前身),并列入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156項重點工程中。
1956年11月5日,東輕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并經過國家驗收,形成2.6萬噸年生產能力。新中國第一張鋁板在這里誕生,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鋁鎂合金材料的歷史。面對外國專家撤走、技術資料不全的挑戰,東輕自力更生,于1966年二期工程全面投產,年產能增加到3.62萬噸,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鋁鎂合金加工企業。
從開工生產到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東輕一直承擔著“一家供全國、全國靠一家”的使命。國產第一架飛機、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座核反應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遠洋巨輪等國之重器所用鋁合金材料,均是東輕研制生產。建廠以來,東輕為國防軍工、航空航天和國民經濟建設貢獻300多萬噸高精尖鋁鎂合金材料,榮獲國家質量管理獎等300多個榮譽,被譽為“中國鋁鎂加工業的搖籃”。
扛起服務保障國家戰略使命
20世紀80年代,東輕加快裝備引進改造和技術消化吸收,商品產量和品種規格迅速增長。1987至1989年,東輕連續3年利稅突破1億元,成為中國鋁鎂加工業的一面旗幟。
70年來,東輕始終扛起服務保障國家戰略使命,完成長征系列、神舟系列、天舟系列、天宮系列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獨家生產提供80個型號1000多個規格產品,在國家和行業內有了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
當前,作為中鋁集團的所屬企業,東輕已發展為同時擁有3項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的企業、黑龍江新材料產業領軍企業,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是行業標準的主要制定單位和標樣的主要生產單位。
現在,東輕承擔了民機用鋁合金材料研制任務14項,其中8項獲得中國商飛產品工程批準書(QPL),聚焦材料自主可控,為C909、C919大飛機插上銀色翅膀遨游世界,為“神舟一號”到“神舟二十號”鍛造銀色鎧甲沖向蒼穹,為國家科技進步和國防工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錨定“一體兩翼四基地”
面向“十五五”,東輕在中鋁集團領導下,牢牢把握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圍繞“新中鋁”建設和中鋁高端“12345”發展戰略、“33585”經營目標,堅持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堅定不移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
東輕錨定“一體兩翼四基地”總體定位,即“一體”——以打造鋁合金頭部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多元發展為一體,“兩翼”——做強做大軍品、做精做優民品,“四基地”——引領行業發展研發基地、國家戰略需要保障基地、高端合金產品制造基地、國企黨建工作示范基地,建設“六個新東輕”——標桿東輕、創新東輕、高端東輕、綠色東輕、數智東輕、活力東輕,發揮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國內機翼壁板“專業戶”優勢,建設百億東輕、打造百年東輕,成為龍江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示范標桿企業,中鋁集團支持東北全面振興高地,鍛造服務國家戰略的排頭兵與主力軍。
勿忘昨天的外侮、無愧今天的使命、不負明天的夢想。
在建設一流輕合金加工企業的宏偉征程中,東輕以產業報國立發展之志,以一鋁當先扛時代之責,以創新自強鑄硬核實力,創造新的榮光。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