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匠心傳薪火 紅色基因育新苗 長城鋁業舉辦“開學第一課”暨品牌開放日活動
2025年09月15日 11:17 301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鋁 作者: 常暉 王敏
9月4日,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特殊歷史節點,長城鋁業黨群工作部聯合職工工學院精心策劃的“開學第一課”暨品牌開放日活動如期舉行。這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以河南省勞動模范王喜曄的工匠故事為紐帶,將抗戰時期的工業救國精神與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一脈相承,為新入校的技校學子們上了生動的入學教育課。
活動現場,王喜曄將“車間”帶上講臺,用 “小視角”講透“大主題”。“大家看這個集裝袋自動打包機的杠桿結構,靈感就來自咱車間的馬扎。”她舉起模型教具,講述著如何從日常工具中汲取靈感,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關,研發出獲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創新成果獎的自動打包設備。當講到為解決裁剪計數難題,連續一周蹲守車間摸索出 “分層計數法”,使補料數量減少80%時,臺下響起熱烈掌聲。這位擁有11項實用新型專利的創新達人,用車間里的真實案例,將“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
“王師傅,您遇到技術瓶頸時怎么堅持下去?”在互動預約宣講環節,模具專業新生李陽的提問直擊人心。這是活動前通過線上預約系統收集的熱門問題。王喜曄分享了團隊研發時數百次試驗失敗的經歷:“就像抗戰時期的工匠們在艱苦條件下堅持生產一樣,咱們技術工人的‘陣地’就是操作臺,只要難題沒攻克,就絕不離開崗位。”
“原來工匠精神不是枯燥的口號,是馬扎變設備的巧思,是數百次試驗的堅守。”學生們的感言道出活動實效。這種“讓有故事的人講好故事”的形式,正是長城鋁業黨群工作部精心設計的育人載體——將勞模請進課堂傳經送寶,把車間搬進學校實景教學。
“從抗戰時期實業救國的赤誠,到如今技能報國的擔當,生產技術在迭代升級,但勞模工匠們的愛國情懷始終滾燙。”長城鋁業黨群工作部負責人表示,作為國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生動實踐,文化浸潤宣講既播下“技能成才、匠心筑夢”的種子,也通過品牌開放日活動搭建了企業與學生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們深入了解企業的發展歷程與品牌文化,為企業后續人才儲備、實現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長城鋁業黨委將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持續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等活動,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受益于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滋養,為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