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之年,有色金屬經歷了無數的風雨,自2007年四季度開始,由于金屬價格下跌、行業整體毛利率下滑以及整體估值水平大大高于國外礦業公司,國內有色金屬行業展開大幅調整。從2007年10月15日到2008年7月15日,有色金屬行業指數下跌了65.35%,跌幅居于各行業首位。但是和下跌形成對比的是產能在擴張,一方面20多家電解鋁企業宣布減產,承諾一個月內逐步達到減產5~10%;緊接著鉛27家鋅行企業決定7、8、9月夏季中,企業鉛鋅產量各自減少10%。可是另一方面發改委相繼批準了中鋁中州分公司和云南文山的氧化鋁項目投產,共計150萬噸產能,不斷擴張本來已經過剩的產能,造成的只能是各種資源的高度消耗,甚至浪費。如此情況出現在個別的有色金屬行業,但是在整體上對有色金屬產生了巨大影響,針對這樣似是而非的停產和擴張矛盾,需要警告那些盲目擴張的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切莫做了剃頭的挑子一頭熱,片面的把熱火朝天當作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主要基調。
中國經濟的騰飛離不開各行業的蓬勃發展,作為中國礦業產業鏈條的的一部分,有色金屬也在發揮著自己板塊的作用和威力。有色金屬投資出現了熱潮,大型的鋁廠開始建廠投產,大型的鉛鋅企業開始日夜兼程,黃金投資熱潮帶動人們的視線開始轉向黃金產業等等,這無不顯示出市場對有色金屬的“特別厚愛”。能源價格上漲,有色金屬原材料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在成本增加的推動下,有色金屬出現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爬升。即使在鐵礦石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有色金屬依然可以搶奪投資者的眼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但是,究竟中國的有色金屬是不是達到了真正的繁榮時期?有熱就有冷,隨著國家政策的限制和能源價格的上漲,直接形成了對有色金屬的成本壓力。隨著全國產能的大幅提升,中鋁在氧化鋁上的壟斷定價能力不斷減弱,電解鋁也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并且,在全球能源價格危機以及中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電解鋁企業的盈利能力將減弱;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國內鋅市場供應過剩加劇,壓制鋅價上漲,今年鋅的走勢一直比較弱,雖然受到自然因素和開工不足的影響,但是總的市場需求疲軟才導致了鋅價得不到大幅度提升;和鋅一樣同屬難兄難弟的鉛行業也是表現不佳。同樣也有業內人士看重稀土行業、錫和鉬的后市發展行情。因為近年來國家相繼頒布實施了開采配額制和出口配額制,促使稀土行業逐漸走向規范,大幅度消除了惡意競爭壓價,稀土產品價格也因需求增長而持續攀升。而錫和鉬的需求都相對比較緊張,當然會成為有色金屬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好彩頭”。
成本上漲,國家政策限制,成了抑制有色金屬過熱發展的“冷卻劑”。 2007年下半年以來,有色金屬行業的上市公司業績見頂回落,雖然在今年一季度出現小幅反彈,但總體趨勢已進入下降階段。我國目前有色金屬生產和消耗量均占全球有色金屬總產量和消費量的30%左右,而我國人口僅占全球的22%左右,人均消費已經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有多大的產能并不代表行業具有多大的發展實力,市場的消費只有一,卻冒出三倍甚至更高的產能,這樣發展模式是不健康的,也是不明智的。
當我們為某個大產能有色企業開工喝彩時,有沒有考慮到這個項目有可能就是一個“電老虎”,是一個制造多余產品的“贅肉”。投資者圖利的態度本無可厚非,但是盲目撐大自己手中的產能,造成的只能是浪費和無用功。國家發改委14日發布前五個月有色金屬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報告顯示,有色金屬產品產量總體穩定增長但增幅明顯回落,1~5月10種有色金屬產量1020萬噸,有色金屬重點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4月份,73戶重點聯系有色金屬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下降7.25%。發改委指出將會密切關注整個有色金屬行業利潤下降及冶煉行業虧損企業大量增加的問題,研究采取相應措施。對銅、鉛鋅冶煉行業盲目投資增長苗頭采取措施,制止盲目投資反彈的勢頭。
凡事過猶不及,但也不能頭重腳輕,只在部分行業盲目擴大產能,忽略了市場經濟規律,最后吃虧的還是我國整個有色金屬行業。現在整個有色金屬行業像是患上了熱傷風,受傷的軌跡大致是因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對鋁、鋅行業電價、出口退稅政策的逐步調整使得這些產業利潤增長乏力;企業所需原材料大幅上漲,使得經營利潤受影響;當然還有自然災害的原因在客觀上影響了有色金屬的產量,最終導致有色金屬從去年的“牛市”行情走到今天效益滑坡。
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解決問題的根本還在主觀意識。盲目上馬擴產新項目,肆意增大產能,把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浪費在多余的廠區建設上,這才是每一個有色金屬投資商需要冷靜下來仔細認真考慮的問題。
奧運會即將在北京拉開帷幕,7、8、9月份又是鉛鋅產業的淡季,同時還是用電的高峰期,其它有色金屬行業也將會陸續的減產,必要的剎車將會有益于行業整體走勢,有色金屬,還是需要平衡發展,做到冷熱兼備。(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