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空間對地觀測體系形成
2008年07月07日 14:49 484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包括氣象、海洋、資源和環境減災四大衛星體系,覆蓋1500萬平方公里地球表面
從第21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上獲悉,經多年發展,我國具備了航空航天遙感對地觀測能力,已形成了由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資源衛星系列組成的空間對地觀測體系。
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的發展為全球監測、分析和模擬地球系統的變化提供了可能。我國重視對地觀測領域的技術發展。目前已發射50多顆對地觀測衛星,形成氣象、海洋、資源和環境減災四大民用系列對地觀測衛星體系,覆蓋全國陸地、海域以及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1500萬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
從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開始研制氣象衛星。到現在為止,我國已成功發射8顆氣象衛星,成為我國現代化氣象業務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世界氣象組織正式列為世界天氣監視網全球觀測系統的組成部分。
迄今為止,我國已經成功發射了兩顆海洋衛星。2002年5月發射了第一顆海洋衛星HY—1A衛星,結束了我國沒有自己海洋衛星的歷史。
我國的資源衛星計劃是與巴西合作開展的,目前已成功發射了3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可向中國、巴西和其他具有接收能力的國家和地區實時發送可見光、多光譜遙感圖像信息,廣泛應用于土地資源、林業資源、水利資源等調查、測繪制圖、環境保護、災害監測等領域。
我國已向空間發射了4艘技術實驗飛船和2艘載人飛船。我國第一次在對地觀測中將具有發展前景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模態微波遙感系統作為飛船的有效載荷,分別在“神舟—3”和“神舟—4”飛船上開展了對地觀測實驗。
此外,我國航空遙感的基礎設施和技術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得到了很大發展,目前全國已經形成30余家擁有大、中、小型飛機作為平臺的航空遙感單位和企業,成為我國航空遙感的主力,在各自領域里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土資源報)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