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項目推介會20日舉行
2008年06月18日 8:26 513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6月17日,省政府在西寧舉行2008中國青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項目推介會暨鹽湖城旅游文化藝術節新聞發布會。
省政府副秘書長鳥成云向新聞界介紹了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有關情況。他說,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是全國面積最大的循環經濟試點產業園區。柴達木盆地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7種,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約16.27萬億元,占全國的13%左右。其中鉀、鎂、鋰、鍶、芒硝、石棉、電石級石灰巖等7種礦產儲量居全國首位,多種礦產資源同存共生,具有儲量大、品位高、類型全、組合好等特點,許多礦產資源間的關聯度極強,適宜延長產業鏈條,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高。
近年來,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試驗區緊緊圍繞“綜合開發、有效配置、循環利用、永續利用”這一主線,在企業、園區、社會各個層面形成了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推進循環經濟的共識;組建了柴達木循環經濟研究院,編制了《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實施方案》,編制完成了《青海柴達木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規劃》,開展了鹽湖化工、石油天然氣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屬、芒硝資源開發利用等15個專項規劃和40個循環經濟工業項目的規劃、可研、環評編制工作;成功舉辦了兩屆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項目推介會,共簽約項目98個,簽訂協議資金413億元,目前已實際到位資金將近120億元。
今后試驗區的總體發展思路和方向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模式,依托優勢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為核心,積極延伸和擴展“油氣—鹽化工”產業鏈、“煤—焦—鹽化工”產業鏈、“煤化工-鹽化工-建材”產業鏈、“有色金屬—天然氣—鹽化工”產業鏈和“鐵礦—焦炭—鋼鐵”產業鏈五大循環經濟產業鏈,通過產業“鏈接”,形成多產業橫向擴展和資源精深加工縱向延伸相結合的循環型產業鏈,以及副產物和廢棄物資源相結合的資源循環圈,實現產業鏈接和生產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試驗區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形成以無機鹽、基本有機原料、合成材料和有色、黑色金屬等產品為主干的產業及下游加工產品結構,使試驗區成為技術先進、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特色鮮明的、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大型原材料生產基地。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副州長馬杰通報了2008中國青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項目推介會暨鹽湖城旅游文化藝術節的籌備情況。據了解,節會將于6月28日至30日在格爾木市舉行。節會內容包括項目推介、科技合作、柴達木地區鎂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產業發展論壇、文化旅游等。屆時將邀請國家有關部委、知名教授、科技專家、省內外客商、新聞媒體等1000余人參會。同時為宣傳推介昆侖4A級旅游景區,提升中國鹽湖城知名度,節會組委會還將組織邀請奧運高原行及自駕車旅游活動等。(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