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鐵西打造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
2008年06月13日 8:25 644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一年前,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授予沈陽市鐵西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制造業發展示范區”的稱號。一年來,鐵西區在以建設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為目標的理念指導下,結合自身的特點,裝備制造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聚集區初具規模。
目前,鐵西裝備制造業聚集區集聚了北方重工、冶金機械、三一重裝等60多家專用設備制造企業,機床、沈鼓、遠大壓縮機、艾默生等130多家通用設備制造企業,北方交通、廣汽日野、遼寧曙光、華晨動力機械、機車車輛、李爾、采埃倫福德等50多家交通運輸設備制造企業,特變電工沈變等70多家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企業,以及其他裝備制造企業,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已達500戶。
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內臺商工業園、美國工業村、日本工業園以及儀器儀表產業集群等園區初具規模,基礎產業集群企業已達381戶。區域內現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同時,在國家支持的16個裝備制造業重大專項中,鐵西區有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特高壓變壓器等11項重大技術裝備與其對接。
一年來,鐵西區以“雙示范區”命名為契機,以“創新年”和“優化結構年”活動為主題,以“振興裝備制造業”為主線,全力打造“速度鐵西、效益鐵西、創新鐵西、和諧鐵西”,加快了鐵西向經濟強區邁進的步伐,推動了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今年上半年,新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5億元,同比增長15%。
按照全面建設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的思路,該區確立了“92125”產業發展新格局,即9是做大做強數控機床、通用機械裝備等6大優勢產業,擴充發展新能源裝備等3個新興產業;2是加速培育沈陽機床、遠大、北方重工等20個世界級企業;1是打造百萬噸以上大型乙烯裝置用壓縮機、硬巖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工業燃汽輪機等100個世界級產品;2是重點發展模具及壓鑄件、鑄鍛、機泵閥、汽車零部件等20個基礎產業集群;5是加快建設基礎制造、公共研發、金融服務、現代物流、人才培養等5個公共服務平臺。
2008年,鐵西區將通過抓產品裂變、升級、擴充、合資合作、基礎產業集群,全面優化產業結構,同時,通過大力引進項目、科學合理布局入區企業,大力優化發展空間,形成了以十字走廊為主軸的“五橫五縱”現代商貿之都的新格局。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世界級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力爭用5—10年時間,基本建成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化學工業園區確立了以石油化工、煤化工和氯堿化工為重點,著力建成東北地區,乃至環渤海經濟圈獨特的創新型工業園區。先期啟動面積12.8平方公里,2007年新開工項目40個;冶金工業園區確定了以發展黑色金屬、有色金屬深加工、再生資源為重點,著力建設產業優勢明顯、為裝備制造業服務的生態型現代冶金深加工工業園區。先期啟動面積20平方公里,2007年新開工項目25個;沈陽(張士)出口加工區形成了以高產值、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創匯水平為主的出口加工產業基地,一期啟動面積0.14平方公里,現已批復5個項目。
隨著裝備制造業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鐵西區還將重點建設沈西工業走廊,大力發展機床、通用石化設備、大型專業機械、輸變電、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農用機械、新能源裝備、環保裝備等9大主導產業,支撐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通過政策扶持、空間支持、戰略引導等,推動形成更多的產值超百億元企業,打造一大批規模大、競爭實力強的企業群體;加速推進世界500強企業及跨國公司向沈西工業走廊聚集,加速推進先進技術、裝備、人才和資本向沈西工業走廊聚集,加速推進交通、物流、金融、信息等生產性服務要素向沈西工業走廊聚集,不斷增強沈西工業走廊的競爭優勢;實施技術引領戰略,用電子、信息、軟件等領域的高新技術推進傳統裝備制造業向先進裝備制造業轉變,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鐵西區委書記李繼安告訴記者,鐵西新城的目標是國家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輔城。在充分挖掘地緣、政策、環境和自然資源優勢的基礎上,依托國家級開發區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世界級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的區位優勢,逐步建設成為以開發各類服務于周圍產業區的居住區為主,同時兼顧管理、文化娛樂、商業服務等功能的宜居宜商的鐵西區第一生態城。(中國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