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再崛起中的非經濟問題
2008年01月07日 0:0
489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近年來,中國的發展正成為世界經濟中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話題。這方面的外文出版物每天上市,絡繹不絕。對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上、國內的學術界和傳媒界已有多種評價,使用最多的說法是“中國的崛起”。但在北京大學剛剛出版的《中國經濟再崛起》一書中,作者丁學良卻強調,把中國過去25年取得的成就定義為中國經濟的“再崛起”更加準確,因為直到1870年代,中國的經濟總量都是世界第一。
在《中國經濟再崛起》一書中,丁學良自始至終關注的是中國經濟再崛起過程中的非經濟問題,而對這些非經濟問題的探討大部分又聚集在“公平與正義”也就是“社會公正”的價值觀上。
來自國際上的統計數據表明,在過去的25年里,中國的GDP年均增長速度為8.6%。這是人類有記載的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大經濟實體增速保持在如此持續的高水平上。在《中國經濟再崛起》中,丁學良告訴我們,中國在過去二十多年里的最大成就,是基本上擺脫了“短缺經濟”的重扼,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中國在自此以后的時期里,必須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用于社會公正的有效制度和基礎設施的建立,這是一個更加艱難和富有挑戰性的事業。因為20世紀國際發展的比較經驗反復地向我們昭示,對于一個社會和它的根本———人民來說,經濟的短缺是困苦重重的,而社會公正的短缺則是風險重重的。中國在經濟上的歷史性的“再崛起”,理所當然地意味著我們必須致力于驅除這兩種形態的短缺。
《中國經濟再崛起》一書提示國人:必須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國的再崛起還只是經濟上的,而不是全面的。因為中國在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不僅給人類提供最多的產品,而且同時為世界提供行政體系、法律體系、科學、藝術、生活方式和語言。從這個角度看,從近代到如今,中國無論在經濟上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都還遠未達到歷史上中華文明所達到的全球相對高度,不具有那個時代的整體文明投射力。在《中國經濟再崛起》一書中,丁學良以此為背景,以全球化為框架,討論中國歷史性再岷起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值得所有關心中國發展進程的各界人士認真閱讀和細細思量的。(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