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從日本泡沫經濟中反思什么
2007年12月21日 0:0
5427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中國當前的泡沫化跡象與日本上個世紀80年代的情況有類似之處,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中國會走上類似日本泡沫經濟的老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曾親歷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的過程,對日本泡沫經濟曾有過有見地的分析。總體而言,中國應該從日本泡沫經濟的教訓中總結出很多有益啟示。
中國應從日本泡沫經濟吸取教訓。
首先,大國崛起不等于泡沫經濟。從歷史上看,大國崛起階段也是最容易發生泡沫經濟的時期;泡沫破滅之后,便是經濟衰退,通貨緊縮。為避免泡沫經濟給金融業及國民經濟帶來巨大風險,在大國崛起階段,宏觀經濟政策更應高度重視防范泡沫。
第二,擴大內需不等于擴大總需求。日本在應對日元升值、擴大國內需求時,將作為中長期政策的結構調整與作為短期政策的總需求擴張加以混淆,誤將擴大內需的重點從結構調整轉移到擴大總需求方面。為此,日本政府實行了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相配套的“雙松政策”,從而為泡沫經濟的形成提供了資金基礎。
第三,放松管制不等于放松監管。日本在推行金融自由化過程中,誤將放松金融管制等同于放松金融監管。結果,在放松金融管制的同時,金融監管也全面放松。相比之下,美國在1970年代放松金融管制時,政府對管制放松領域的監管和處罰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得到加強;擔任監管的官員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
第四,金融穩定不等于金融機構穩定。日本著名學者吉野直行認為,應當盡早引入淘汰機制,淘汰經營不善的銀行。但是,在淘汰劣質銀行的時候,如果有金融安全網,就可以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從而維護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日本由于當時的金融安全網不夠健全,尤其是存款保險制度在設計上存在缺陷,最終還是釀成了金融危機。但由于很快對存款保險制度等進行了適當調整,使得金融危機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了有效控制。
第五,泡沫經濟不等于共同富裕。日本社會學家認為,泡沫經濟的后遺癥之一,就是泡沫經濟引起的資產分配出現極端不平等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日本的社會安全網比較健全,所以日本在長期經濟停滯、失業人員增多、甚至爆發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持社會穩定,沒有出現大的社會動亂。
在流動性過剩、通脹預期已經形成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泡沫化趨勢值得高度關注。如果不能有效抑制其惡化的趨勢,在社會安全網還有很多缺口的情況下,泡沫破滅后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沖擊,將比日本嚴重得多。就此而言,從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中總結教訓,對中國當前和今后的政策制訂極為重要。(作者為安邦集團研究總部高級分析師)
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