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駁斥“中國輸出通脹論”
2007年12月13日 0:0
520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中國企業以增效緩解全球通脹壓力
國家發改委昨日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中國企業并未將增加的成本直接轉嫁給消費者,而是似乎正在通過提高效率來抑制成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帶來的全球通脹壓力。
今年以來,中國CPI漲幅屢創新高,一些國外媒體紛紛渲染“中國輸出通脹論”。對此,發改委報告指出,官方數據顯示,雖然當前中國價格總水平漲幅較高,但制成品價格漲勢依然溫和。同時,中國企業的總體利潤率一直處于穩定狀態,預計今年企業利潤占銷售額的比例將達到6.4%,高于2006年0.3個百分點。
世界銀行最近完成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中國工業通過提高效率來抵消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的能力仍未衰減。過去幾年中國的工資水平和大宗商品價格在持續上漲,但中國制造企業的利潤率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提高了。中國央行今年9月對國內企業的一項調查顯示,已有越來越多企業正在選擇將成本增支轉嫁給消費者。但中國企業仍有提高效率的空間,因為以國際標準衡量,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仍相對較低。
發改委報告指出,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因素對美國和歐洲這兩個中國商品主要出口地意義重大。不久前,美國反映中國輸美商品價格指數呈不斷走低之勢,盡管這一指數較去年同期上升了2.2%,但升幅低于美國進口商品總體價格指數的升幅。上述數據表明,中國并非是美國物價上漲壓力的首要推動力。一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對發達國家通脹的抑制作用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近日表示,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不大可能傳到歐洲。其理由是,中國制造的產品仍比歐洲產品便宜許多,并且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正在增加。鑒于中國產品在歐洲進口商品中所占份額不斷上升,且繼續維持較低的價格水平,將繼續對歐元區進口價格形成下行壓力。(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