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礦業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1月至9月,全國采礦業投資3162億元,同比增長23.2%;礦產加工冶煉壓延業投資6533.49億元,同比增長33.8%。前8個月全國已新頒發勘查許可證5209個、采礦許可證4387個。”對于中國礦業的發展勢頭,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在2007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評價說,“市場活躍,需求旺盛,投資較快增長,運行總體順暢。”
汪民認為,近幾年,中國礦業企業不斷呈現新的發展活力,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國內礦業公司之間、礦山企業與地勘單位之間的并購、重組和合作明顯增加,結構不斷優化,規模效益日益顯現。
二是國內礦業企業積極到資本市場融資,上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加,融資能力不斷增強。
三是國內礦業企業普遍提高了采、選、冶能力和運營效率,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四是進一步加強了與全球礦業的交流與合作,國際化、市場化程度得到提高。
據統計,2006年我國共生產黃金240噸、鐵礦石5.88億噸、原煤23.8億噸、原油1.84億噸。10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1917萬噸,居世界第一位。礦產品進出口總額3839億元,比2005年增長24%。而2007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前9個月我國已生產鐵礦石 5.05億噸、原煤16.8億噸、原油1.4億噸;出口煤炭3801萬噸、鋼材4952萬噸;進口銅精礦346萬噸、原油1.24億噸、鐵礦石2.84億噸、氧化鋁395萬噸。這些數字充分顯示出,礦業的發展使需求變得越來越旺盛。
在我國礦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礦業“引進來”的力度不斷加大。“礦業已成為外商投資的重要領域。”汪民說,“100多家外國礦業公司在中國投資礦產勘查,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涉及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銅、鉛、鋅、金等400多個勘查開采項目。有不少公司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國外一些從事勘查技術咨詢、咨詢服務和信息服務的公司,進入了中國市場。外商、港澳臺商在我國內地設立的礦業企業已達594家。”
在加大“引進來”力度的同時,我國還加快了礦業“走出去”的步伐。“2006年采礦業對外直接投資85.4億美元,投資存量179億美元,占全部對外投資存量的19.8%,主要是金屬礦采選、石油和天然氣開發。中國有色集團、五礦集團、中信集團、中國鋁業(36.20,0.20,0.56%,進入該吧)公司、首都鋼鐵集團、紫金礦業、云南錫業集團等企業已簽訂一批境外合同,實施了一批金屬礦產項目。”汪民分析說,“中國礦業‘走出去’,逐漸從石油發展到金屬礦,從采礦發展到風險勘探,從國有企業發展到多種所有制企業。
此外,中國礦業企業努力拓展境外投資,積極回饋當地社會,增加當地財政收入和就業機會,促進了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中國黃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