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中心專家稱中國正在進入一個黃金理財時期
2007年10月19日 0:0
534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巴曙松表示,目前中國居民擁有財產性收入僅僅是個開始,人口結構和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中國正在進入一個黃金理財時期。
據中國證券報10月19日報道,在專家眼里,“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這一首次出現在十七大報告中的說法,意味著中國正在進入一個黃金理財時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巴曙松表示,目前,居民擁有財產性收入僅僅是個開始。人口結構和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中國正在進入一個黃金理財時期。
這是因為,未來10年間,從人口結構看,是50年代、60年代及70年代出生高峰期的人群在崗工作的時間,在崗工作的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在歷史上很高。不少人口學家預計,大概在2018年左右,中國有可能出現人口拐點,進入老齡社會,在此之前,這些在崗工作的人要為自己買房、養老而購買資產,形成了對資產強大的需求。
讓居民擁有更多財產性收入,無疑將對中國的理財市場帶來三方面重要變化:
首先,這意味著需要更多元化的資產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隨著理財渠道的不斷增加,金融混業步伐將大大加快。目前來看,我國基本還是一個銀行理財占主導地位的市場結構。截至9月底,居民儲蓄余額大約在17萬億元左右,大大超過其他類型的資產配置。但火熱的股市正不斷將居民從銀行拉向了券商和基金,銀行也在努力推出多種理財產品以應對挑戰。因此,在爭奪居民財產性收入這塊大蛋糕中,金融混業步伐會大大加快。
其次,剔除銀行存款外,目前占主導地位的居民財產收入也只有股票、基金和房租,在專家看來,這是典型的人口結構處于青壯年時期、風險承擔能力較強時期的產品,資產種類過于單一化。應該增加一些基礎性理財產品,包括多種不同風格類型的基金、更多優質的上市資源,也包括海外的優質資產。這需要居民從封閉的本土理財觀轉變為開放的全球理財觀。
在原來條件下,居民只能在本土進行投資理財,而QDII、港股直通車使得中國的投資者有條件轉變為全球的開放投資者。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轉變,也是我國理財市場發展的必然。QDII規模已經超過QFII就是一個標志性轉折事件。而未來開通港股直通車,無疑就是創造條件讓更多居民擁有財產性收入的一條途徑。
再者,對理財市場的監管有待從目前的各自為政轉向統一監管。專家指出,無論是信托基金還是銀行理財,都是居民財產性收入的來源,都是理財投資行為。但由于監管協調問題,同一個理財業務既有信托法,也有商業銀行理財管理辦法;既有投資基金法,也有證券公司理財管理辦法、保險公司投資理財管理辦法,發展居民理財市場迫切需要根本性的法規。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