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通車帶動西藏稅收收入增長
2007年08月22日 0:0 608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青藏鐵路的開通,從根本上提升了西藏的自我發展能力,不僅為西藏帶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而且促進了西藏與世界接軌,并逐漸形成新的消費觀、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正是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我區自然資源的巨大優勢經青藏鐵路得以凸顯,原有的輸入型經濟模式得以明顯改善。
西藏的資源優勢長期以來無法發揮,其制約瓶頸在于資金和運輸。青藏鐵路通車使得這兩大瓶頸正在成為歷史。一年來,由于西藏貨運成本降低,吸引了大量資金的投入,鐵路沿線地區更是依靠交通優勢,獲得發展動力。
今年上半年,西藏的采礦業得到了迅速發展,該行業已逐步成為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區的重點行業之一,因此各級稅務部門針對該行業發展勢頭,及時將其納入重點征管范圍,從而有效促使該行業稅收的增長。上半年,該行業實現增值稅543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倍,增收3183萬元,對增值稅的增收貢獻率為39.2%;其中有色金屬礦產品和黑色金屬礦產品品目增值稅增量較大,分別實現采礦業增值稅2761萬元和196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倍和87%,共計增收3131萬元。
藏醫藥業作為西藏的特色支柱產業,今年上半年做到了產銷兩旺,實現醫藥制造業增值稅276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5%,增收1182萬元。
一年來,西藏發生的變化已經向世人說明,青藏鐵路作為西藏經濟的“助推器”,其作用已經開始凸顯。鐵路的開通促進了西藏經濟的產業結構日趨合理,提高了經濟發展的質量。
青藏鐵路的通車運營為拉薩市的稅收帶來了新的亮點,它不僅促進了旅游行業稅收的發展,也帶動了服務、商業等相關行業稅收的快速增長,上半年拉薩市營業稅入庫達8464.6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628.70萬元,增長23.83%。
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青藏鐵路拉薩站共完成客運量70.6萬人次,貨運量35.3萬噸。青藏鐵路通車運營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已經成為西藏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良好契機。上半年全區實現旅游總收入9.9億元,同比增長92.1%。旅游外匯收入2398萬美元,同比增長116.7%。同時帶動餐飲業、零售業、生活必需品等銷售旺盛,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1.93億元,同比增長26.6%,增幅創10年來新高。
青藏鐵路通車之后,拉薩市的基本建設規模不斷加大,投資拉動作用表現較為明顯,共實現房地產業營業稅163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82萬元,增長31%;實現建筑業營業稅337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639萬元,增長23%。青藏鐵路通車運營還帶動了服務業的發展,餐飲、娛樂等服務行業的稅收收入增長迅猛,拉薩市上半年共入庫住宿和餐飲業營業稅73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59萬元,增長27%;入庫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稅195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669萬元,增長52%;入庫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稅26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62萬元,增長31%。
今年上半年,據那曲地區旅游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地區共接待游客人數60201人次,旅游收入782萬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5%和0.26%,與旅游業關聯的住宿業、餐飲業分別實現營業稅27萬元和44萬元,也僅比上年同期增收1萬元和5萬元,增長3.85%和12.8%,增量與增幅都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那曲地區稅收增長較為緩慢,主要受四個方面的制約:一是那曲地區尚未形成有影響力、知名度的旅游產品,旅游觀光人員多是經那曲往拉薩、阿里等地的過客,旅游收入來源渠道相對單一,多是來自與接待游客有關的飯店、賓館收入,門票、民族手工產品等主要旅游收入仍是一片空白;二是那曲雖然有一定的區位優勢,但由于自然環境較惡劣,讓許多來藏觀光旅游者望而卻步,通過鐵路進入那曲的外來人口九成以上是勞務人員,而旅游觀光人員多是直接進入拉薩等地,在那曲逗留的極少,對該地的產業發展沒有形成明顯推動作用;三是鐵路運營行業稅收實行匯總繳納,因此,在那曲等鐵路沿線無稅收體現;四是由于那曲物流中心還處于前期籌建階段,鐵路的強輻射作用還未充分體現,與鐵路相關的產業,包括采礦、汽運、搬運、民族工業以及相關服務行業尚未形成產業鏈與規模效益,經濟與稅收增長缺乏基礎性平臺。
但從整體看,那曲地區稅收潛力正在得到挖掘。隨著鐵路的開通運營,打破了公路運輸的單一格局,拓寬了那曲與外界的人流、物流渠道,也方便了本地各族人民群眾的出行,讓更多的外界人士了解和認識了那曲。那曲作為青藏鐵路格拉段重要的中間站,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隨著那曲物流中心、拉日鐵路的投資建成,青藏鐵路的客運、貨運吞吐能力會進一步增強,鐵路必將成為那曲主要的運輸渠道。加上獨具藏北特色的旅游產品建成開放,對那曲經濟與稅收的長期發展而言,青藏鐵路孕育著巨大的潛力與空間,其強輻射作用必將顯現出來。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