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從7月1日起,調整2831項商品出口退稅率。這一出口退稅政策的改變將給相關上市公司帶來影響。有關專家指出,政策調整短期內會對企業產生影響,但也會促進企業把利潤增長點放在技術創新上。
已有4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相關公告
自6月21日起,陸續有上市公司公告出口退稅調整對利潤影響的預測,截至7月20日,據記者的粗略統計,已有41家左右的上市公司發布了相關公告。
從公告情況看,上述這些上市公司對利潤影響有詳細數據預計的有26家,利潤影響總計約50352萬元。其中,利潤受影響數值最大的是中國玻纖。
根據2006年公司產品13698.33萬美元的出口額計算,出口退稅率下調8個百分點,則靜態利潤總額將減少1095.87萬美元,占其2006年利潤總額的26.39%.初步統計,這將使公司每股盈利減少0.2元。此外,云天化、南玻A、興發集團等公司也分別預測利潤將減少3000萬元~5000萬元。
一些本身利潤水平不高的上市公司將受到較大影響。如沙隆達A2006年凈利潤僅為2295.7萬元,而預計出口退稅下調減少利潤2350萬元,已超過去年的凈利潤水平。
中小板上市公司也是如此。發布公告的中小板公司有京新藥業等8家,比例占到20%.目前我國出口構成中,中小企業占比較高。現有中小板上市公司,其很多主導產品主要用于出口。
此外,雖然有專家指出此次國家大范圍下調出口退稅率對鋼鐵企業的影響不大,但新興鑄管則成為此次受影響最大的鋼鐵行業公司。新興鑄管的球墨鑄鐵管大約30%出口,2007年預計公司鑄管產量在100萬噸,估算出口為30萬噸,按半年計算,8個百分點退稅率的下降,將會影響公司利潤約5000萬元,大體影響每股收益0.03元。如果估算2008年,預計影響每股收益在0.08元。
業內人士分析,根據2006年年報,有559家上市公司披露過出口業務收入的數據,金額合計4773.78億元,平均每家公司8.54億元。根據此次調整的范圍及公司的推斷,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調整將影響到500多家上市公司業績。
不過,針對出口退稅率下調的影響,不少公司均表示將采取一定措施盡量彌補,如加大技改力度、節能降耗、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調整產品結構、與客戶溝通確定合理售價等。上市公司的這些措施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對公司產生的影響。
鋼鐵行業所受影響有限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所帶來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此次調整的結構性影響比較明顯,就行業而言,受影響的程度各不相同。化工類上市公司受影響的數量最多,其次是有色金屬、紡織等行業,這些行業的出口比重比較大。
對化工行業而言,本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主要對資源型、高耗能、高污染性行業產生影響,受影響的產品包括磷化工、鈦白粉、純堿、染料、氧化錳、碳酸鋇和碳酸鍶等。例如,按有關規定,自7月1日起,聚氯乙烯及其制品出口退稅率將下調至5%,下調幅度達到6個百分點,相當于每噸出口聚氯乙烯價格下降400元,而目前聚氯乙烯產品出口均價僅為6000元/噸左右。
受本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影響,紡織行業利潤空間將大幅壓縮。出口退稅率下調最直接的影響是提高了紡織服裝企業的出口稅負,進而降低了企業利潤。通過簡單測算,以目前行業內平均利潤率不足3.7%為基礎,如果出口退稅率下調2個百分點,行業平均利潤率將下降52%,達到不足1.78%,紡織服裝企業的利潤空間再次被大大縮減,對于部分利潤率本身很低的企業來說影響很重大。
很多醫藥化工原料產品都在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范圍之內,其中絕大多數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都下調到5%.此次大幅度的出口退稅下調對出口占比較大的原料藥企業會造成不小的影響。
水泥行業受影響較小。目前國內水泥出口僅占水泥總產量不到5%,上市公司中僅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冀東水泥等極少數公司有水泥出口。國內水泥行業從2006年至今一直處于穩步復蘇過程中,“十一五”期間政府對小水泥的強制淘汰將保證水泥行業的復蘇進程。
此次對水泥取消出口退稅不會影響行業發展,從長期看行業發展仍然看好。
鋼鐵業所受影響有限。對鋼鐵行業而言,這次調整涉及金額和范圍遠小于前兩次調整。根據2007年前4個月的出口數據,此次調整涉及金額不足鋼鐵出口的10%,且未來可能降低出口退稅率的品種越來越少。并且鋼材貿易商已經提前采取措施規避出口退稅再調整風險,如增加附加條款使雙方各承擔一半出口退稅調整成本、待出口的鋼材存放在保稅區以及提前全面提價等。此外,對于我國鋼鐵上市公司等大型鋼企而言,他們已具備的產品競爭力以及成本優勢,足以減緩此次調整的影響。
機械行業產品質優顯出投資價值。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清單中涉及機床、縫紉機、柴油機、掛車等機電產品。而主流上市公司產品都不在其中,因此更顯示出機械裝備行業的投資價值。
企業要把利潤增長點放在技術創新上
實際上,2004年以來,我國已經數次調整出口退稅政策。此次降低退稅率的產品基本屬于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或產量很容易引進貿易摩擦的產品。降低上述產品的出口退稅率肯定短期內會對相關企業的經營形成一定的影響,但也同時可引導相關企業提高研發投入,加大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的開發力度。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認為,出口退稅等稅收政策的頻頻出臺,給企業傳遞了技術革新的信號。以前一些企業沒把利潤增長點放在技術創新上,而是靠退稅過日子,現在,政策的調整將逼迫他們尋找新的利潤點,最終有利于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旨在提高出口效益、推動外貿增長方式轉變的政策調整方向已經提出數年了,政策調整也已經發生了幾次。在政策調整醞釀過程中,不少企業寧可進行活躍的游說力求保住某些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目標的政策,也不愿意下功夫提升產業結構、開展自主研發。此次出口退稅新政告誡許多企業,與其把希望寄托在游說上,不如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企業積極的實際調整措施上。
來源:中國稅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