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整體回報不豐 國際基金開始“務農”
2007年07月06日 0:0
526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種種跡象顯示,大宗商品的高回報時代可能已經過去。近日,摩根士丹利商品貿易部中國區總經理詹明輝在公開場合發表觀點認為,以往很多國際基金那種將所有的商品市場列為自己投資對象的策略已經有所改變,他們已經變得更加“挑剔”。
“就算去年年底時商品價格沒有波動,以商品指數為投資策略的基金可能還是要賠30%。”詹明輝在一策略報告會上介紹道。正由于去年年底出現的這種狀況,使得基金不得不在投資商品時變得更為“挑剔”。
基金是從2002年開始相中商品期貨市場的,從那時至去年底,類似于退休基金、教育基金這些商品市場的“新手”們主要是以投資商品指數為主,如AIG-高盛指數。對于這些基金來說,他們投資商品的目的就是為了保值,因此他們可能不會太在意商品之間的差異,不用太多去分析各種商品的特有性質。“對于他們來說,原油和銅之間、銅和鋅之間都沒有太大的分別,只要能保值就好,因此,他們所做的就是去買一攬子商品指數。”詹明輝說道。
從2002年至去年年底之前,這些基金投資商品指數的收益的確不菲。但到去年年底時,能源類商品卻成為了一個高遠期升水市場(即遠期價格遠高于現貨價格)。由于投資商品指數的基金需要不斷向遠期月份調倉,加之指數基金只做多不做空的特征,如果遠期價格貼水的話,這些基金就可以在遷倉的過程中獲得貼水這部分的收益;但如果遠期升水的話,這一升水則成為了他們遷倉過程中的成本。因此,去年年底至今年上半年能源類商品的遠期高升水格局,讓這些基金不得不賠付“30%”的損失。
據詹明輝介紹,自這波遠期升水的行情之后,這些基金在商品市場上便不再被動地“通吃”,而變得“挑食”起來,轉而去投資那些遠期貼水的商品市場。
詹明輝還列舉出這些基金的另一個投資目標的轉變情況。“去年這個時候,在商品里面很多基金認為金屬的價格是最便宜的,同農產品和能源相比,金屬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但今年,這些基金又開始認為農產品的投資價值變為最高。”詹明輝說道,“它們開始把錢調入農產品期貨的投資上,認為今年的農產品市場將會發展成為去年的金屬市場。”
此外,詹明輝認為,在分析商品時之所以要如此關注這些基金的投資策略,是因為它們是此輪商品牛市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基金只要用1%至2%的資金投入到商品市場中,就好比一個大象踩進一個小池塘,水肯定要漲起很多。因此我認為這些基金在金屬市場上漲行情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基本面可能并不是很好,例如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時,中國的金屬進口量減少后,市場開始質疑‘中國因素’,但為何金屬還是能維持高價位,可能就是因為基金在支撐市場!”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