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冶煉,讓豫光騰飛
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污染。河南豫光金鉛集團呈現給人們的,則是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一派現代化的企業面貌。
豫光金鉛集團的前身是1957年創立的小型國有企業濟源縣綜合冶煉廠,過去,它的產品單一,電解鋁生產能力不足2000噸。近年來,豫光集團堅持走“資源節約、清潔生產、生態環保”的有色冶煉科學發展之路,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鉛冶煉企業、最大的白銀生產廠家和最大的礦燈生產基地。2005年,豫光成為我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構建循環經濟圈
有色金屬冶煉必須是綠色冶煉才有前途。1992年,在許多人還不了解循環經濟的時候,豫光人就開始“摸著石頭過河”,自覺地走上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產品的循環利用之路,不斷延伸產業鏈,構建循環經濟圈。
豫光采購的原料鉛精礦中除含有鉛、金、銀外,還含有一定量的銅、鋅、銻、鉍、銦等有價金屬。對鉛精礦中有價元素進行綜合回收利用,一方面可挖掘資源潛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可減少廢氣、廢渣排放對環境的污染。
經過多年努力,豫光編織了一條連接上、中、下游企業的一體化產業鏈條。上一個環節的產品、副產品和廢料,用作下一個生產環節的原料,各生產廠在產品、副產品及廢棄物利用等方面資源共享。比如,熔煉廠的煙氣經過除塵凈化制成硫酸,產生的鉛渣經煙化提鋅后產出次氧化鋅,次氧化鋅作為氧化鋅廠原料,再生產出活性氧化鋅和納米氧化鋅等等。
廢物綜合利用為豫光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公司每年從廢渣中綜合回收氧化鋅2萬噸,銅、鉍、銻等8種有價金屬近5000噸,從廢氣中回收二氧化硫制取硫酸35萬噸,年創收數千萬元,占集團公司總利潤的1/3。
下大力氣治理污染
鉛冶煉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會不同程度地對地下水和大氣造成污染。實現廢水廢氣的低排放,力求環境污染最小化,無疑是鉛冶煉企業的生存之本。
針對鉛燒結煙氣濃度低、不穩定,難以回收硫酸的弱點,豫光于1996年和華東理工大學攜手攻關,率先在鉛燒結系統運用了二氧化硫非定態轉化技術。通過對煙氣除塵、凈化和定向轉化,將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經吸收后制成硫酸。投產后二氧化硫轉化率達到94%,每年可生產硫酸3萬噸,既凈化了鉛冶煉廢氣,又增加了經濟效益。
為了進一步加強煙氣塵治理,豫光又同中國有色金屬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等單位合作,開發了富氧底吹氧化——鼓風爐還原熔煉技術。這一技術的成功運用,較徹底地解決了傳統鉛冶煉中二氧化硫難以充分回收利用等弊端,使硫的總利用率達97%以上。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從而使制酸工藝的轉化和吸收效果達到了國內最高水平。
確保企業節能降耗
節能降耗,是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環節。近年來,豫光通過開展企業管理年、節能降耗、崗位練兵、科技成果評審獎勵等活動,不斷增強各職能部門和生產單位改革創新的自覺性,使節能降耗落到實處。
豫光把鉛、鋅冶煉的直收率、回收率、能源消耗、渣含鉛含銀等技術指標納入有關職能部門和生產廠的目標責任書,運用經濟責任制和目標管理、末位淘汰等手段嚴格考核,獎優罰劣,促使各單位加強管理,大力開展技術創新,降低加工成本,節約煤焦水電等。今年1至4月,豫光粗鉛熔煉金屬回收率提高至96.5%,噸粗鉛電解加工成本也創同行最高水平。
有了這一指揮棒,各單位也都采取形式多樣的節能降耗措施。貴金屬冶煉廠用煤氣替代柴油作燃料,10萬噸電解鋁鋅系統則引入外來渠水作為生產用水,每年可節省地下水220萬立方米,降低水、電等費用160余萬元。
循環經濟為豫光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豫光董事長楊安國說,企業將乘十七大的東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讓企業發展得更好更快。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