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規劃即將出臺 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在即
2008年12月29日 17:13 8558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有色裝備
“中國制造業的發展速度有余,但高度不足。要實現中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需要三個必備條件:壓力、政策和方法。對于國內裝備制造業而言,目前壓力與方法已經具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在12月16日搜狐財經舉辦的“中國制造?中國速度全國行”2008大型年度報道總結論壇上透露,在政策方面,國家馬上要出臺一系列的振興政策,相信未來幾年中國制造一定能夠從速度轉向高度。
張文魁所提到的政策是目前已上報國務院的包括鋼鐵、汽車、造船、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在內的九大行業振興規劃。他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專訪時指出,金融海嘯對中國制造業而言,短期是“危”,中長期是“機”。工業振興規劃正是在金融海嘯的刺激下應時而出的,或將于明年一季度正式頒布實施。
制造業U型走勢可能性最大
全球金融海嘯正在逐步向實體經濟蔓延。對于反應相對滯后的裝備制造業而言,產業鏈兩端的快速反應已逐步向制造業這一中端傳導。業內專家對本輪金融危機的蔓延趨勢大體做出三種預測和判斷:L型、V型和U型。
張文魁分析認為,對于中國制造業而言,U型的走勢可能性最大,也是最佳的結果。U型走勢是一個平滑的底部,持續時間大約兩年,在兩三年的時間內足夠產業調整升級,使企業有時間進行創新、做品牌、做管理、做渠道、做產品質量、做研發等。
宇通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趙炎在論壇上提出:“經濟危機帶來的機會是百年不遇的。”趙炎告訴記者,“危”體現在明后兩年企業將要應對最大的問題,即現金流問題,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成本控制,二是供應鏈的控制。與此同時,危險中存在機會。能否趁機實現產業升級是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趙炎認為,對于中國客車企業來說,長期來看是利大于弊。國家將明確扶持城鄉交通建設,這對客車制造企業來說是特大的利好。另外,宇通集團還將在新能源和技術升級的角度來強化市場。
為工程機械國際化提供契機
在金融危機導致市場信心嚴重受挫的當下,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玉純語出驚人:“徐工集團到2015年實現1000億元的銷售目標是不會動搖的。”
張玉純透露,徐工將在四方面著重加強企業戰略調整與升級,一是加強自主創新,二是提升制造水平,三是加強企業管理,四是加大對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與生產。
業內專家認為,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一直是制約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集體走強的重要環節。一批關鍵制造技術一直被國外掌控,以至于工程機械企業所需零部件一直難以擺脫依賴進口的局面。
(源自:中國工業報)
責任編輯: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