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鏈斷裂 湖南經閣鋁材陷入重組困局
2009年01月07日 9:29 9121次瀏覽 來源: 紅網 分類: 鋁資訊
1月7日消息“經閣集團僅銀行債務有6個多億,且公司利益糾葛復雜,這次并購恐怕只能擱淺了。”11月下旬,談及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湖南有色”)并購湖南經閣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經閣”)內情,湖南有色相關人士如是直言。
自2006年下半年曝出資金鏈斷裂以來,經閣一直深陷賣身求存的傳聞漩渦。
記者了解并經經閣股東之一聯誠科技董事長李滌敏確認,經閣2007年的總資產是8億多元,凈資產3億多元,而負債卻近6億元,資產負債率將近80%。
更大的隱憂在于,經閣不僅面臨市場低迷、假冒偽劣產品盛行,還面臨董事長張國華高風險的隱性融資方式,以及經閣內部集團利益紛爭導致的風險。
湖南有色撤退
張國華,45歲,2008年胡潤百富榜第584名,財富14億。其貌不揚,為人聰明而謙卑。1990年代初,張依靠代理某建材品牌掘到第一桶金,后于1996年創立經閣集團,注冊資本1.1億,主要生產經營門窗和鋁合金型材。
2003年,經閣集團控股72%,與湖南電力所屬湖南聯誠科技開發公司(簡稱“聯誠科技”)等5家股東組建經閣鋁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經閣鋁業”),將幾乎全部資產存至經閣鋁業。自此,當時占有湖南鋁型材60%市場份額的經閣,正式號稱為年產值50億的中南地區最大鋁材生產商,并將打造亞洲最大的高檔鋁門窗、幕墻生產基地。
2006年9月,經閣曝出資金鏈斷裂消息后,業界就有傳海外或境內資金進入。輾轉至2007年初,湖南省相關部門出于產業布局考慮,授意湖南有色重組經閣。
2004年之后,全國建材行業一片火熱的大背景下,經閣業績增長緩慢。
此后情況進一步惡化。到2007年底,經閣凈資產僅為3億多元,而負債則達到6億多元,資產負債率逼近80%!
盡管經閣疲態至斯,但在談判過程中,欲借此次并購切入鋁材行業的湖南有色還是開出了優越的條件。據說,張國華緊抓控股權不愿放手,使談判數度陷入僵局。輾轉至2008年7月,就在張終于同意放棄控股權,準備簽訂轉讓協議之時,他卻因受湖南省信用聯社副主任宋晉湘涉嫌受賄案牽連而被調查,并購就此擱淺。
“我們后來了解到,經閣內部的黑洞還遠不止此。”湖南有色相關人士透露,為監督經閣的經營,湖南電力曾派出長沙市電業局原局長劉美觀到經閣擔任副總裁一年之久,而經閣財務總監也一度由湖南電力派出的人擔任。
隨之而來的金融海嘯波及有色金屬行業,也令湖南有色對“拯救”經閣不得不重新考量。
冒進經閣擱淺
早在2006年,經閣就已經漸顯疲態。
2004年,公司開工建設位于長沙隆平高科技園的占地500畝的新生產基地,主打產品為魯班門窗,預計投資6億元,但后來由于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預算追加到9億元。張國華奔走于各個銀行尋求高息短期借款,輾轉到2006年,總算解決了預算資金問題,但啟動生產的2億元流動資金卻再難籌集,經閣資金鏈開始斷裂。
記者調查得知,從2006年中開始,經閣很多生產線出現嚴重閑置,包括新生產基地的魯班門窗項目在內的多條生產線,經常處于半開工或停工狀態。盡管經閣此前一直宣稱自己的產品占據了湖南市場的“半壁江山”,但李滌敏直言,2007年,經閣占湖南鋁材市場的份額下跌到不超過10%。及至2008年,經閣很多員工已近半年沒有領到工資。
經閣盡職調查報告顯示,其年產能為2.5萬噸,但是經閣對外宣稱年產能6萬噸,年產值50億元。“鋁材行業的平均價格水平在3萬多元每噸左右,按2.5萬噸足額年產能計算,經閣的最高年產值不過8億元!”業內人士分析。
此時的經閣,一邊是業績不盡人意,一邊卻是大蓋樓宇,大肆借款。
2005年,經閣耗資1億多元興建了新辦公樓和生產基地,如今,偌大的豪華辦公大樓只有20多人辦公。
而經閣遍布全國各地的辦事處也成為公司的一大拖累,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遍及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辦事處和展廳裝飾奢華,花費動輒幾十上百萬元,卻并未為公司帶來良好的銷售業績。
張在貸款方面也是聲勢頗大。盡職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5月30日,經閣貸款總額為3.1億多元,涉及上十家銀行和擔保機構,僅在湖南信用聯社系統貸款就高達8960萬元,且不乏月利率高達9%的高息貸款以及缺乏抵押合同的貸款。而知情人士透露,張國華還通過擔保公司高息借貸,僅其中一家就借款3000萬元,至今未歸還。
長沙一位金融界人士指出,張大肆“鋪攤子”是為了吸引戰略投資者和上市套現。此前的2004年,經閣曾數度謀求借殼上市,但均以失敗告終。
湖南電力苦撐
經閣頹局背后,關系錯綜復雜,以張國華家族和湖南電力職工為代表的利益集團“身影”亦浮出水面。
知情人士透露,20世紀90年代后期,張的幾個親戚在長沙河西新設了一個叫“龍和鋁材”的品牌,并將這種質量低劣的鋁材摻入經閣鋁材中賣給消費者,龍和鋁材冒充經閣鋁材的銷量已經占到后者市場銷量的50%以上。
“肯定是別的造假者在搞,有些連我們公司的專家都分辨不出來。”經閣集團后勤部經理張旭東如此回答記者。他進一步透露:正規經閣鋁材約26000元每噸,假經閣鋁材23000元每噸,每噸利潤有3000多元,加上造假低成本帶來的隱性利潤,每噸可達5000元。
湖南電力雖也被認為是經閣利益的另一分享者,但其實更像是一個受害者。
2003年,經閣與湖南電力所屬聯誠科技、中南大學所屬長沙中南升華科技發展公司等5家企業投資組建經閣鋁業,當時湖南電力職工即集資8100萬元入股,占股27%,是為第二大股東。
一位鋁材從業人士埋怨,經閣成立之后,凡是湖南電力系統的工程項目,只要有鋁材使用需求,經閣就成為不二之選。“很多工程項目連招投標的過程都省略了,別的鋁材企業根本沒有參與機會。”
據媒體報道,注冊資本2.4億元、占經閣27%股份的聯誠科技,同時也是湖南電力的第二大股東。巧合的是,聯誠科技成立不久,經閣鋁業即掛牌成立。
李滌敏告訴記者,2006年末,聯誠科技已經與湖南電力脫鉤。不過,當時電力職工入股時,聯誠科技還是湖南電力的二股東,目前8100萬元的電力職工入股資金,已經深陷在經閣的新生產基地上。
而據接近湖南電力的人士透露,湖南電力職工在經閣持股的現象十分普遍。
隨著經閣債臺高筑,除了小部分提前獲知消息的高管,大部分湖南電力職工的投資已經血本無歸。目前,經閣高管層正在積極游說銀行給予經閣授信貸款,而銀行則努力勸說政府繼續扶持并加速引進投資者、并購重組經閣。
問題的癥結在于,既有鋁材業受累房地產下行明顯的宏觀困局,又有經閣資不抵債、品牌貶損的微觀現實,重組經閣,無異于火中取栗。
責任編輯: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