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變廢為寶 力推循環經濟向縱深發展
2010年03月02日 11:25 1192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三、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再制造”是資源再生利用的高級形式,循環經濟工作的開展,將“再制造”產業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再制造”主要是針對廢舊機電產品進行再制造,是把到達使用壽命的產品通過修復和技術改造使其達到甚至超過原型產品性能的加工過程。再制造是實現循環經濟“再利用”原則的最為有效的途徑,也是實現廢舊機電產品循環利用最重要的措施。發展再制造產業,有利于緩解資源不足的矛盾,對推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和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意義重大。
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由于資金和資源缺乏,對一些汽車等實施再制造。進入21世紀,由于全球礦產資源短缺和對環境改善的高標準,再制造已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選擇。我國再制造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為推動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國家發改委在汽車行業選擇了14家企業開展再制造的試點工作,其中,濟南復強動力有限公司累計生產再制造發動機近2萬臺,舊件利用率提高到70%,共實現節能2812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62噸。利用廢舊金屬:鋼鐵7750噸,鋁750噸,銅250噸。在國家試點的激勵下,不少企業積極響應,紛紛開展再制造的嘗試工作,可以預見,在國家的推動和引導下,再制造這一體現“3R“原則,有利于節能、節材的新興產業將不斷發展壯大,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最終成為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朝陽產業。
我國資源回收再生利用產業近年來在循環經濟的推動下發展迅速,走過了從分散到集中、從無序到有序、從集散到專業、從專業到產業、從污染到環保的發展歷程。隨著這一產業的蓬勃發展,在我國的內陸及沿海地區形成了一大批以回收集散、拆解分選及再生利用為主的市場群落,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以及內陸部分地區形成了一些規模較大的集散及拆解市場,一些原來對再生資源不夠重視的大企業紛紛涉足,一批規?;?、起點高、工藝裝備先進的項目開始建設并相繼投產,初步形成了回收、分選、拆解到生產加工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為我國基礎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再生資源利用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于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四、循環經濟的低碳、減排效果開始顯現
近年來,全國各地對發展循環經濟高度重視,紛紛根據各地特點制定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建立符合循環經濟發展體制機制,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推進清潔生產,加強綜合利用,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低碳減排等環境友好的效果。天津市致力于推動多層次、多類型的循環經濟試點建設工作,創新發展,形成了5種特色鮮明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2006-2008年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3年累計下降9.4%;化學需氧量3年累計下降8.8%。重慶市結合淘汰落后、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生態環境治理等工作,采取加強領導、規劃先行、健全機制、狠抓重點、政策引導、技術推動、加大投入、全民行動等措施積極推動產業循環組合、引導企業循環式生產取得明顯成效,2008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07年下降10.41%;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26%。山西省加大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力度,專項安排淘汰落后補助資金,2007-2008年全省共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約3400萬噸,焦炭1700萬噸,水泥1100萬噸,實現從源頭上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