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變廢為寶 力推循環經濟向縱深發展
2010年03月02日 11:25 1192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三、為再制造產業營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加快再制造產業發展是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在新形勢下,加快推進再制造產業化的步伐,是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對全面提升廢舊機電產品的性能和使用壽命,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發展再制造產業有助于突破國際貿易壁壘,自2009年開始,北美國家要求我國銷售到北美的工程機械產品,必須具有再制造服務機構,否則用戶不接受我國產品,發展再制造工程勢在必行。
我國作為裝備生產及使用大國,設備資產已達幾萬億元,其中部分裝備因達到壽命將被淘汰和報廢,汽車、工程機械、機床等社會保有量已達相當規模,如汽車保有量達6467萬輛,14種主要機型工程機械保有量達290萬臺。發展再制造產業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目前,由于一些政策的約束,限制了再制造產業的發展。例如目前我國實行廢舊發動機禁止進口的限制政策,報廢汽車五大總成必須回爐冶煉等,堵死了汽車發動機等再制造舊件的來源,切斷了再制造行業的原材料供應。此外,再制造行業準入標準尚未制定,缺失相關技術標準,對再制造產品的認證依據無章可循,規范的市場和服務體系沒有形成。
對再制造產業要加大支持力度,促進該產業盡快形成規模,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可行的激勵政策,將再制造列入“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目錄”;適時調整對汽車及其零部件等再制造產業發展的限制性政策,解決舊件毛坯來源和再制造產品的市場流通;研究制定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制造商明確在產品設計制造時就考慮產品的可再制造性等;要建立和完善再制造產品的生產和市場監管體系,加強對再制造產品市場流通的監督管理,對再制造行業采取嚴格的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規范再制造行業進入和退出的相關條件和要求,對再制造產品實行強制性產品認證、強制標識、產品信息備案等制度,規范再制造產品生產和銷售體系;加強進口廢舊產品檢驗和監管,對從事再制造的企業實行生產許可證等行政審批或備案制度。注重再制造標準體系的建立,并與國際標準接軌,制定再制造產品技術標準、廢舊產品檢測與評價技術標準、再制造技術標準、再制造產品質量標準和再制造管理標準等。
四、建立循環型社會體系至關重要
循環經濟不僅體現在產業間的耦合、鏈接以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循環型社會體系的建立同樣重要。建立城市綠色照明系統,城市污水、污泥資源化,餐廚垃圾、建筑廢棄物、食品包裝物資源化等工作都應大力推進;轉變消費觀念,推進綠色消費,引導公眾消費模式,自覺做到節能、節水、節糧、節材、垃圾分類回收;倡導消費綠色標志產品,消費者積極購買能效標識產品、節能節水認證產品、環境標志產品、無公害標志食品等綠色標志產品;建設綠色交通,提倡綠色出行;建設綠色社區和綠色政府,政府要帶頭轉變觀念,提倡簡樸辦公,倡導文明的消費觀和環境價值觀,提倡健康、簡約生活等等,要從上到下提高全民的節約和環境意識,這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也是需要政府下大力量推動的領域,要堅持不懈,全方位推進循環經濟。(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