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2009年05月31日 10:3 14691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2.4 廢物進口政策不明確,配額管理尚需完善
對廢料進口管理以及沿海地區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受輿論左右,出現政策搖擺情況。1996年由國家環保總局等五部委局聯合頒布的《固體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加強“七類”廢物定點企業管理和配額制。七類廢物是我國銅、鋁等有色金屬的主要來源,但拆解過程中易造成污染,實行定點審批制度,要求拆解加工企業具備一定條件,出發點是好的。但不顧生產能力,只給每個企業每年5000t進口指標,留下指標倒賣和“尋租”空間。由于進口廢物體積大、附加值較低,運輸超過200km基本無利可圖。內地企業申請的指標大多賣給了沿海企業,滋生出一些指標“倒賣”專業戶,還增加管理部門與地方的矛盾。
另一方面,我國家用電器和機電產品出口企業面臨發達國家要求回收報廢產品的挑戰。據中國機電出口商會估算,歐盟《關于報廢電子電器設備回收指令》(WEEE)和《關于在電子電器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的實施,中國受影響的電器出口額約為300億美元,占中國出口歐盟機電產品總值的70%以上。我國相關產品出口企業承擔回收責任后,必須解決其回收和加工利用問題,這已經成為十分迫切的課題。
2.5 法規不健全,廢物回收責任不明確
從總體上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法規不完善。我國只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沒有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的法規,也沒有再生資源利用條例。對廢棄物主要強調了處理處置,對回收利用在法律上不夠明確。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強調“五大總成”必須以材料形式回收,雖然對規范報廢汽車市場、減少安全隱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使蘊含在產品中的附加值全部喪失。當然,如果汽車使用過度會多耗油降低能源利用效率,但如果報廢汽車只能回爐也不利于資源的高效利用。發達國家根據“誰污染誰處理”原則,實行生產者責任制,回收費用一般由消費者承擔;消費者隨意丟棄廢舊汽車或廢舊家電,將會受到經濟處罰。我國雖然在有關法律中明確了產品回收責任,但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回收主要由利廢企業完成,增加了回收利用企業的生產成本,這也是再生產品價格高于原生產品的重要原因。
2.6 認識不到位,妨礙再生資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受資源意識、環境意識以及資金、技術、設備、人才、市場等方面的影響,各級政府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研發投入不足,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及處理方式處于較低水平。社會上對資源再生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一些可以用作為原材料的廢物,如廢塑料、舊輪胎等,均看作是“洋垃圾”被限制或禁止進口。再生資源往往被認為是“垃圾”和“破爛”,回收人員受到某種程度的歧視。有人認為在中國發展再生資源產業還為時尚早,有人對“再制造”不了解不熟悉,當商品冠以“再制造”或“再循環材料生產”時,便認為其質量有問題。所有這些,均影響了再生資源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此外,在國家統計體系中,要求統計規模以上企業,但再生資源產業的很大一部分在規模以下,從而導致我國再生資源利用率的失真。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